就等一個電話 - 陶傑

就等一個電話 - 陶傑

一九六七年的五月暴亂,是殖民地的親中陣營揣測錯了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以為在香港跟隨,配合毛澤東的世界革命。
為甚麼揣測錯了呢?因為當時毛澤東發動文革,最初還沒有人知道是甚麼動機。無端端砸爛了統治機器,指使紅衞兵在各地造反,各省的政府和省委書記全部倒台,以忠於毛澤東的「革命委員會」取代。
然後弄清楚了,原來「炮打司令部」,目的就是打倒劉少奇和鄧小平的一套舊人馬。
香港和澳門,本來歸轄於周恩來的國務院系統,連周恩來也受紅衞兵包圍,港澳主管廖承志批鬥,港澳的親中班子,像小孩一下子走散了爹娘,眼看「毛主席」的革委會處處空降換班,「全國山河一片紅」了,該怎麼辦,才自己不會變「走資派」?
沒指示,自己看着辦。就像曾班子必須搶先表態聲明「不投票」,自己主動幹一票,以示跟貼「國家」。毛語錄有一句話:「天下大亂,越亂越好」,有法理依據了,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先在澳門鬥葡萄牙政府,葡國勢弱,澳督嘉樂庇簽字認罪投降,交出大權。嚐到甜頭,戲搬來香港再演一次。
暴風雨之前,氣壓驟降,必有蟾蜍聒躁蜻蜓亂飛的異象。澳門都「一片紅」了,香港怎會沒事?但香港人都是政治盲,加上信任英國人領導,資金並未撤走。
那時我很小,家中訂了一本大陸兒童月刊叫《兒童時代》。一九六五年,每期收到畫報,內容都很正常:封面不是年畫,就是童話的主題,有兒歌和民間故事,政治內容有一點,但很淡薄。一九六六年中之後,忽然每一期封面都換成毛澤東的像,「毛主席」從毛裝,然後換成綠色軍裝。兒童刊物內容大變,強調抓特務、階級鬥爭、打倒美帝。
中國的電影,六十年代初有許多戲曲和童話,像《寶葫蘆的秘密》,忽然變成了「毒草」。紀錄片中外訪的劉少奇突然消失,換成「毛主席檢閱百萬紅衞兵小將」。
兒童對於色彩和影像都很敏感,我知道巨變將臨。香港暴亂,尷尬收場,毛澤東只想打劉少奇,對收回香港根本沒興趣,毛澤東令缺乏思考力的中國人瘋狂,他自己卻理性而清醒。
學校裏的女教師,上課一瞪眼:「只要毛主席給港英來一個電話,我們就解放香港!」我嚇一跳,可幸毛主席的電話,一直沒有打到港督府,這就有了後來繁榮成功的一代香港人,所以,大陸的袁騰飛可以說毛澤東是人渣,我們香港人,飲水思源,對毛主席,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