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歐盟與IMF推出總值7500億歐元的信貸方案,歐洲國債危險暫時得以紓緩,不過,市場陰霾似乎並未消退,一眾投資者仍抱觀望態度。筆者認為,雖然未來中、港股市仍會維持波動,但目前的水平已十分吸引,投資者可考慮開始分段吸納。
中國上周公佈的4月份CPI,按年增長2.8%,非常接近中央訂下3%的目標水平。市場以此揣測中國快將踏入加息周期,加上內地調控房市仍如火如荼,令股市氣氛一蹶不振。
調控只限個別行業
其實,市場一直預期中國會在今年內加息,有關因素相信早已在市場反映,加上參考過往的走勢,市場一旦確認踏入加息周期後,股市都會跟息口一同展開升浪。因此,筆者對加息並不特別擔心。
至於中央調控樓市方面,對內地的房產市道而言,當然是首當其衝。但筆者卻相信中央只會集中調控房地產,對於整體經濟,仍會採取「有保有壓」的方式行事。
最近,市場就有傳聞指中央滙金公司會增持內銀A股,若然屬實,將有望冲淡內銀集資的陰影,亦可見中央的行政干預是按不同行業而為,並非一刀切全面打壓。其實,現時部份內地銀行已公佈了明確的集資規模,雖然仍有部份內銀仍未完全確定其集資計劃,若有關集資計劃得以肯定,將為市場除去一大不明朗因素。
出現技術超賣訊號
筆者以技術指標RSI(相對強弱指數)分析中、港股市,發現恒生指數及上證綜合指數均已出現超賣的訊號,當中恒指更開始了超賣反彈。參考過往一年的走勢,當股市出現超賣之後,都會出現一個比較大幅度的升勢(見圖)。
其實,股市要跌至超賣並不常見,一般而言,RSI等技術指標多用於分析短期走勢,但是,當市場的基本因素不俗(如經濟增長強勁、企業盈利向好、估值低廉等),RSI出現超賣就可以視為一個中、長線的買入時機。現時恒指、滬綜指的預測市盈率分別只有13.3倍和15.8倍,實屬低廉。
筆者相信中、港兩地的基本因素在未來一年,也不容易出現大幅變動,加上成熟市場在國債陰影底下,都把利率維持在低水平,令環球資金保持充裕,利好資金流入中、港股市追逐回報。因此,投資者不妨開始分段吸納中、港兩地的股票。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