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金」錢箱 - 李碧華

「罰金」錢箱 - 李碧華

為強制儲蓄,大多數錢罌是口小腹大且不能打開的。從前稱為「撲滿」,瓦器,小孩把零錢存進去,准入不准出,「滿」了便「撲」之使破,隨己意花費。清代禁用(或民間反對者暗中樂用),因有「撲滅滿清」之意。
日本現代化貯金缶(「缶」音否),當然有入無出,但引誘或強迫你去儲蓄的方式,幽默有趣──
「宣誓」:在罐上簽署並定時存入若干円,不得反悔。
「目標」、「抱負」:訂定達成日期,向目標數字進發。
「招福千萬両」:儲多少便賺回多少,以此招引,所以罐上有「招財貓」助運。
「緣起」:存錢也是提升好緣份的方法,只要不浪費,總有得着。
「買得願望」:別天真,天上怎會掉下個大餡餅?商業社會,金錢可以買到大部份的願望(也有買不起的東西),倚仗他人不如靠自己。
以上都是正面而積極的。但有一款太可愛了,長方形一如巨大金條的錢箱,上有大大的「罰金」二字,那是一個「自我懲罰」的儲蓄計劃,但凡遲到、發脾氣、懶散、失敗、罵人、驕傲、花心、貪吃、縱慾、講是非、醉酒誤事……反省後投入罰金贖罪,相信很快便「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