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忠於自己,就算輸了,也是贏了」 - 李怡

蘋論:「忠於自己,就算輸了,也是贏了」 - 李怡

「忠於自己,就算選舉輸了,也是贏了;不忠於自己,就算選舉贏了,也是輸了。」
這是擔任奧巴馬競選總裁的邁爾絲(BetsyMyers)上周去台灣演講時,引述奧巴馬競選的核心信念。明天是五區補選公投的日子。筆者願以這段話贈送給所有的參選者、曾特首眾高官及所有杯葛這次投票的建制派,也贈送給要去投票及不去投票的合資格選民。
選舉講輸贏,公投提出的議題講成敗。若以發起辭職補選的五子能否當選來論輸贏,那麼按民調他們是贏面很大的;但若論公投成功還是失敗,那麼多數議論都認為是:公投必敗!
從公投的結果會不會被中央和特府接受的政治現實來看,不用說,它是肯定失敗的。從投票率來看,正式公投的有效投票率多設定要佔選民的五成,而對議題肯定或否定的取捨率也要佔投票者的五成。這次補選的選前民調顯示,投票率最多三成七,更有民調顯示投票率可能低見12%。因此,對這次選舉所取得的公投效應,不容樂觀。社民連前天提出爭取的投票率是三成,並說若達三成,即代表公投勝利。
就公投意義上說,三成投票率當然不能說是勝利。但這次並非憲制下的法理公投,而是變相公投,它是在中央、特府和建制派打壓、杯葛而泛民最大黨也不參與的情勢下,由五位議員鑽法制的空子而搞出來的。因為普選議題經20年爭取擾攘而在中央壓制下無法實現,因為2012政改方案是一個向民主倒退的方案,由此透露中央承諾的17、20年雙普選有太多假普選因素,因為香港無法舉行一次真正的法理公投,讓市民表達對真普選的意願,這就促使泛民五子製造一個讓市民投票表達意見的變相公投的機會。
很明顯,這個難得的機會,在打壓、杯葛和不參與的情況下,不大可能獲得正式法理公投的得票率,但這是否意味着這次公投運動就輸了呢?筆者在文前引用邁爾絲的話,正可以回答這問題。不錯,忠於自己,輸了也是贏了;不忠於自己,贏了也是輸了。
這絕非阿Q精神,而是體現真正的人生和對人類的信念。人生是漫長的,一次輸贏不能定一生輸贏,人類爭取建立一個更好的制度也是漫長的,同樣不能以一次輸贏來定終極輸贏。忠於自己,即在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主導下行事,一次輸了但終其一生你是贏的;不忠於自己,被現實政治利益主導而左搖右擺,比如在當年左派報章都承認是左派「鋤奸隊」殺林彬的鐵證下,今天民建聯的議員卻左支右絀地否認,這樣行事縱使可獲一時的政治利益,但這虛偽狡詐的人生,終究是輸的。
泛民五子是否忠於自己?不支持公投的泛民政治人物是否忠於自己?曾特首和眾高官對是否投票的閃縮,是否忠於自己?明天前往投票或不投票的市民,是否忠於自己?這不是一時的輸贏,而是一生的輸贏。而變相公投在香港政制發展上,也不是一次輸贏,而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走向終極民主的輸贏。
忠於自己的選民,你們仍然可以不去投票,只要你衷心相信:一、2017、2020有真正的可以踢走功能組別的真普選;二、你認為「一國」不斷干預香港這一制乃理所當然;三、香港特區在「第二個權力中心」的牽制下,各項政策都能令你很滿意;又或者四、你不認同民主制度是普世價值,或對香港可以實現民主絕望。
若你不是衷心相信以上四點,而你又要忠於自己,那麼明天請往投票站。

忠於自己,美國黑人經上百年抗爭,黑人奧巴馬創造歷史,贏了;忠於自己,日本不滿「萬年執政」的自民黨的選民經過數十年的輸,去年八月終於贏了,實現了政黨輪替。因此,香港明天的變相公投,只要選民忠於自己,那麼不管輸贏,終究還是贏了。
李怡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