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波蘭斯基以一聲巨響後的長鏡頭為《TheGhostWriter》作結,我還真的被他騙了,以為那些精準細緻的細節鋪排,一環緊扣一環的懸念推進,都是為故事準備的。即使不是為了故事本身,起碼,也是為了享受講故事的過程。然而,那個手稿紛紛揚揚散落街頭的畫面,以及畫面一角,前首相AdamLong在回憶錄封面上居高臨下,充滿自信的微笑卻最終揭秘了大師的拍攝動機,與其說這是一部關於政治與陰謀的電影,不如說,它是用影像畫面詮釋了波氏哲學。
電影的男主角表面看來好像是EwanMcGregor飾演的槍手,他接替離奇死去的上一任槍手,為前首相的自傳作出版前的改編。事實上,那個死去的人才是主角,Ewan漸漸投入代入者的角色,由身份代入至心理代入,最終,他重複上一任的命運幾乎是不可逆轉的定數。電影原名相當耐人尋味,你完全可以把它理解成另一種意思。雖然波蘭斯基借部分角色的口,對政治體系、司法制度、英美關係都進行了揶揄和嘲弄,但他事實上意不在此,他真正想表達的意境無比蒼涼,個人的存在,個人的努力,對這個世界來說,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像那個傀儡首相,又或者是兩個對真相充滿異乎尋常熱情的槍手,他們揭示的真相並不對現實世界構成任何影響。人力如此渺小……
這個,會不會是命運充滿戲劇性的波蘭斯基對自身價值作出的某種判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