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國情,唔一定要讀萬卷書,睇吓內地電視劇,同朋友傾吓電話一樣得。港股近日最多「JanetBin」(精甩邊),即日鮮滿場飛,要贏錢最緊要夠「狠」,而最近內地流行一句潮語「蒜你狠」,事關大蒜升得好狠,升幅已勁過豬肉同雞蛋。
過去兩年大蒜批發價升逾100倍,每噸要9000元(人民幣.下同),出口價甚至過萬蚊,最癲時一度由幾毫子炒到10蚊斤。今年內地天氣反常,又有旱災,農作物失收令價格上升好正常,但冇理由升成咁。
生意淡薄,不如賭博,股樓冇得炒連蒜頭都唔放過,炒家一早喺各個大蒜主要生產地向農民掃貨,然後放晒入雪櫃囤積居奇。有報道指去年有廣東炒家以每斤1.5元,一口氣喺山東金鄉買入8000萬元大蒜,以現價計賬面勁賺過億元。
推高通脹迫令加息
中央努力壓通脹,防止投資過熱,但資金「有眼」,在負利率情況下總會四出搵投資機會,今日炒蒜,明天好可能輪到炒大豆、菜等關乎民生嘅商品。食品唔同紅酒,係基本生活必需品,炒風最終會推高通脹,令人行迫不得已加息。
若果通脹最終係由食品價格帶動而迫使央行加息,即係話加息並非因為商業活動加快、經濟好轉而促成,結果令借貸成本上升,令真心做生意嘅無利可圖,屆時廠家們好可能會把心一橫叠埋心水炒炒賣賣。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已可見呢個趨勢,4月按年升6.8%,而通脹升幅只有2.8%,反映喺價格管制同消費力疲弱下,做生意嘅盈利空間正不斷被原料價格蠶食。
要打壓炒風,單靠行政手段同加息唔係最佳辦法,只會衍生更多社會問題。喺呢個咁低息嘅環境下,中央除咗喺政策上配合,更必須從改善營商環境同企業盈利能力出發,等資金循正途搵錢,經濟至可以持續發展。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