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表示,正就監管信貸評級機構草擬相關法則,當中包括設立發牌制度及制訂行業操守,將於今年內向公眾進行諮詢,希望明年中落實有關建議。
他昨日出席一個研討會時稱,金融危機暴露了對信貸評級機構的監管不足,他們為一些付款企業提供信貸評級服務,但卻存在利益衝突問題。他指出,由於環球監管機構亦正研究對信貸評級機構進行監管,證監會將與國際監管機構保持溝通,希望規範評級機構與提供產品評級者之間的利益衝突關係。
冷靜期方案數周後公佈
韋奕禮指出,信貸評級機構最關注有關守則是否與國際慣例相近,他們本身亦希望有環球性的監管架構,以應付各地的不同情況,證監正就此進行研究。
另外他透露,數星期後將公佈金融產品銷售冷靜期的最終方案,相信金管局和證監會在冷靜期方案上不會有大分歧,因兩者均以保障投資者利益為重。證監建議引入的冷靜期,期內客戶可選擇退出,但市傳金管局則建議金融機構以「延遲落單」3天取代。
港交所研提升交易處理
對於上周美國股市出現大幅波動,他認為相關情況不會在香港重演,因本港的交易系統與美國不同,香港設有保障機制,亦沒有高頻交易活動,不會突然出現美國市場大規模的交易量;此外美國有多個交易所,而香港只有一個;本港亦沒有美國的期指及股市相連系統。他指大跌市事件原因仍未有最後定論,但再次引起市場對場外衍生工具交易表示關注。
同一場合,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香港須作好準備,爭取成為人民幣衍生工具的交易中心,交易系統處理能力需要提升,正研究引進新一代交易系統,每秒交易處理量可達10萬宗,亦要積極研究與內地市場交易系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