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前日拍賣東涌地皮反應冷淡,市場多揣測乃發展商對政府近期多項調控賣樓措施宣洩不滿的結果。但有發展商則認為,發展商「在商言商」,扣除政治考慮因素,每每以計算利益為大前提。東涌地皮存在缺點,如前臨海景屬暫時性,地基工程問題,以及區內發展項目利潤一向不算豐厚,皆減低發展商出價意欲及反應冷淡。
海景有變 地基成本高
多家大型發展商及財團日前到場參與東涌地皮拍賣,惟舉牌承價者寥寥可數,姑勿論是否發展商聯手反擊政府,有業內人士指,地皮在東涌並非一線靚地,位置亦不近港鐵;雖然地皮現時前臨大片海景,但附近仍有土地可供發售,日後景觀或會被擋。加上地皮屬填海地,地基工程如打樁要比較深等,或會增加建築成本,存在投資風險,為發展商計算發展成本考慮因素之一。
東涌區樓市雖然具備港鐵概念,惟區內樓價向來落後大市。多個私人屋苑中,香港興業(480)於96年夥拍財團投得的東涌站項目,即現時的藍天海岸,便被市場指為錯誤的決定。興業當年購入該項目後,遇上亞洲金融風暴,項目最終在99年撇賬達14億元。首期02年開賣時以低價招徠,單位低見88萬元。在東涌區有發展經驗的長實(001),前日亦未有舉牌競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