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當年英鎊今日歐元 - 羅家聰

暢談滙債:當年英鎊今日歐元 - 羅家聰

拖了半年,不救不救終須救:歐洲央行承諾從二手市場購入歐洲國家及企業債券,變相量化寬鬆。歐洲央行雖無表明實行量鬆,但若非印鈔,錢從何來?去年3月,當聯儲局實行量鬆前後,美滙指數由近90跌至74才見底。今回歐元會否步其後塵?

不是狂印銀紙就會滙率貶值,論據可參考去年初「越印銀紙越升值」的系列拙作。日本01至06年間實行量鬆,日圓反而於02至04年間由135升至102兌每美元。英鎊自08年7月中起由兩算暴跌;但去年3月初實行量鬆之後,英鎊反由1.36彈上算七,5個月內升足25%。這個「暴跌量鬆再反彈」的過程,過去半年彷彿在歐元身上重演。從當年英鎊、今日歐元的拼圖可見,歐元展開為期半年的升市至算四,不足為奇。
為何量鬆沒令美元升值,反見大跌?關鍵是影響在於穩住市場信心,多於直接以印銀紙量影響幣值。既然越印銀紙未必越升值,而量鬆卻可穩住信心,資金自然追求風險,由美元流出至其他資產。量鬆加上美元貶值,市場自會大炒美元危機,美元越跌越急。須知當時外幣全線造好下,實行量鬆的英鎊反彈至算七便行人止步,與高位兩算一相去甚遠。反而當時沒實行量鬆的歐元卻見1.52,距高峯算六不足千點。
今回量鬆主角換上歐元,即使反彈,亦難接近早輪高位了。
羅家聰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