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員機兩騙案 金管局無公佈議員:咁咪即係幫不法分子呃市民錢

櫃員機兩騙案 金管局無公佈
議員:咁咪即係幫不法分子呃市民錢

【本報訊】上月智能大盜竊取滙豐銀行自動櫃員機客戶資料盜款,金融管理局事隔一星期才公佈事件。原來去年本港也先後發生同類個案,涉及兩間銀行櫃員機,合共有11個戶口資料被盜,損失近20萬元,但金管局未有公佈事件。有立法會議員斥金管局離譜,損害公眾利益。
記者:謝明明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書面回覆立法會時指出,金管局由去年至今年4月底,共收到三宗由銀行通報,懷疑騙徒在自動櫃員機上安裝可盜取客戶提款卡資料的裝置,並偷窺客戶的提款卡密碼,繼而利用所取得的資料製造假卡,在香港以外地區盜款。

11戶口損失19.6萬元

除上月滙豐銀行櫃員機騙案損失30萬元外,其餘兩宗均發生於去年,損失金額19.6萬元,全部個案已轉交警方調查。
針對去年該兩宗自動櫃員機騙案,本報向金管局作進一步查詢時,金管局始透露,該兩宗個案分別發生於去年4月及12月,涉及兩間銀行,首宗個案有三個戶口受影響,共損失1.6萬元;第二宗有八個戶口受影響,損失18萬元。
但金管局以保密條款為由,不肯透露涉及的銀行名稱。
被問到為何當時未有即時向公眾通報,金管局解釋,要視乎每宗個案性質,包括相關銀行是否已即時採取補救措施,才考慮對外作出適時公佈,不能單憑損失金額多少而決定。

促設事故通報機制

不過,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批評,作為監管機構,金管局有責任即時公佈涉及公眾利益的銀行事故。
他說:「警方發現有新犯案手法,都會立刻提醒市民要提防,金管局冇理由唔即時公佈(銀行事故),提醒市民小心,咁咪即係幫不法分子繼續呃市民嘅錢!」
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更斥金管局離譜,「呢啲係公眾知情權,冇理由唔立刻公佈。」他促請金管局應盡快設立銀行事故通報機制,保障市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