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神經緊張,即使歐盟救市,銀行同業拆息都冇顯著回落,金價同債券市場已率先反映避險情緒,一向以槓桿式併購運作嘅私募基金同樣要避。
物美商業(8277)日前宣佈大幅縮減配股規模60%,股價單日急跌8%。公司原計劃向包括美國私募基金TPG在內嘅策略股東集資16.3億元,但之前承諾A股上市一直只聞樓梯響,基金仲肯「科水」已算仁至義盡。
講開TPG,喺中國叫新橋資本,代表作係5年前成功入股深圳發展銀行,成為第一間外資控股內地商業銀行嘅私募基金。經過多年改造,將醜女大翻身以144億元人民幣作價,嫁畀平安保險(2318),投資收益高達10倍。
美國思維唔啱用
TPG喺95年登陸中國,一直行事低調,近期突然轉軚接受傳媒專訪,話要增加喺內地嘅知名度,希望更易泊到好碼頭。的確,喺入股深發行同聯想集團(992)後,TPG嘅發展步伐唔及其他美資甚至係港資私募基金,百仕通引入中投、成立人民幣私募基金,港資東英金融(1140)亦泊到中投收購海外石油資源,連復星國際(656)都跟凱雷私募拍住上,偏偏管理全球600億美元資產同250億美元現金嘅TPG卻一籌莫展,難怪心急。
聯想前CFO馬雪征07年退休後,過檔TPG幫手打通內地人脈,佢總結TPG經驗,發覺以美式高槓桿「蛇吞象式」收購,或者搵瀕臨破產公司做白武士嘅策略,喺中國行唔通,因為中國根本冇咁多破產企業,大型民企亦唔多願意將資產整體出售。適者生存惟有變陣,唔求做大股東,只做合作夥伴。
TPG知錯能改,承認唔應該用美國思維,幫美國人喺中國掘完金就割禾青走人,而係化身中國人,以海外資產管理經驗替中國人管錢,將來甚至幫中國人攞人仔投資美國。
中國形勢比人強係鐵一般事實,接受唔到就咪嚟搵食。細路仔基金TCI若果一早學識變陣,入鄉隨俗,喺領匯(823)嘅古仔肯定會完全改寫,唔使撞到焦頭爛額。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