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政府可望運作正常

聯合政府可望運作正常

英國自二戰以來首個聯合政府掌權,對習慣一黨執政的英國人來說,既陌生又恐懼,擔心會出現像意大利政府那樣「短命」的動盪政局。不過,分析家認為,英國聯合政府可望像歐洲大陸多國那樣運作正常。

德國是最佳例子

英國向來是兩大政黨輪流執政,偶爾出現少數派政府或聯合政府,上一次出現聯合政府已是二戰時的邱吉爾時代,由保守黨、工黨和自由黨組成。當時全國一致對付納粹德軍,所以聯合政府空前成功,戰後就解體。
今次保守黨和自民黨在經濟、國防、歐洲事務和選舉制度改革的立場南轅北轍,加上要應付眼前龐大財赤的爛攤子,因此沒人相信這個執政聯盟可有效合作。但由於兩黨在伯明翰、利茲和倫敦市議會都能夠合作無間,有分析家相信兩黨分歧可望縮窄,但需要一段較長的磨合期。
另一個可叫英國人放心的原因是,德國2005年基民盟和社會黨這兩大黨都無法跟小黨合組政府,默克爾(AngelaMerkel)最後敢於跟社民黨合組「左右大聯盟」。直至去年大選,默克爾與基督社會聯盟組成聯合政府,左右大聯盟才結束。
美國《華爾街日報》/路透社

執政聯盟面對三矛盾

滅赤:英國財赤高達1,634億鎊,佔11.6%GDP。保守黨主大減開支,自民黨初步妥協。保守黨則應承自民黨提高免稅額至1萬鎊。但最終或有磨擦。

選舉制度改革:保守黨承諾公決定推行順位投票制,讓選民在選票填寫對各候選人的選擇順序,最先得過半數票的候選人勝出。保守黨質疑會削大黨優勢。

後座議員小動作:兩黨結盟純粹是利益交換的權宜之計,一旦現利益衝突而無法妥協,後座議員隨時發難,執政聯盟決裂。

英國廣播公司/法新社

聯合政府成敗個案

德國:總理默克爾2005至2009年間跟社民黨合組左右大聯盟,之後與基督社會聯盟合組中間偏右的聯合政府,合作無間

加拿大:2006年起,總理哈珀先後組織保守黨少數派政府或聯合政府,政局大致穩定

愛爾蘭:1989年起沒有單一執政黨,其間兩大黨多次組成聯合政府,即使遇金融海嘯,也有能力應付

意大利:失敗的例子,1945年以來一共出現61個政府,平均「短命至一年」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