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發表未來五年成年人精神健康服務計劃諮詢文件,建議將病情輕微至中度的病人交由普通科門診跟進;精神科專科醫護人員將向有關人員提供培訓及治療方案,而類似模式或會擴展至私營基層醫療。記者:陳沛冰
葵涌醫院行政總監熊思方表示,現時有數間普通科門診正試行治療輕微至中度精神病患者,文件提出,將輕微至中度個案全面交由普通科門診治療。
熊思方又表示,精神科專科醫護人員將提供支援,如教導認知行為治療。若普通科醫生治療病人有困難,專科醫生會協助評估,達致雙重護理。日後專科門診減少病症,可增加治理嚴重個案的時間。
不縮短病人住院日數
鑑於部份病人會向家庭醫生求診,當局初步構思與私營基層醫生進行類似合作,由公院專科醫護人員向私家醫生提供培訓,但當中可能涉及資源問題,例如是否需向私家醫生提供誘因、合作的醫生數目等,詳情未有定案。
熊思方表示,醫管局不會因此縮短病人住院日數,急症或復發個案維持留院4至6周,葵涌醫院入住率只有七成,病床空置率較正常需要有一成半作緩衝為多。今年局方會聘請100名個案經理,3年後便有300名個案經理,再加上133名社康護士,能跟進本港五成即約2萬名嚴重精神病患者。醫管局已向持份者進行諮詢,年底會公佈落實方案。
資源不增門診或拒收
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表示,文件方向正確,但談論多年尚未落實,現時最重要是盡快推行。有曾在公院任職的精神科專科醫生指,普通科門診在沒有增加資源情況下,未必肯接收精神病個案。
此外,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日一致通過沒有約束力動議,要求政府成立專責小組,調查葵盛東邨斬人案慘劇;若政府未能在下次會議中交代跟進情況,議員揚言或有其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