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外有歐債危機,內有通脹猛虎,中國經濟正腹背受敵。統計局公佈4月經濟數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2.8%,離3%的國務院目標僅一步之遙,「負利率」也持續3個月之久;4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更猛升6.8%,創19個月來新高。通脹壓力一波又一波的襲來,但外部環境不穩,加上今次CPI是由食品與居住帶動,非惡性通脹,更令本月加息可能性減小。
記者:尹燕麗
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CPI按年升2.8%,較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並連續3個月高於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的2.25厘,升幅更為08年10月以來新高;PPI按年升6.8%,較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稱,未來數個月CPI都可能出現居高不下的情況,應高度重視,存款利率上調的條件已成熟。
工業品出廠價飆6.8%
李稻葵續稱,數據背後的推動力很大,原材料價格上漲、農產品價格上漲及勞動力用工成本上漲,都給CPI帶來巨大壓力。不過,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認為,CPI增速雖超預期,但對於加息並非「致命」因素,加息應取決於實質利率、經濟復蘇、熱錢流入、歐債危機進展等多方面原因。他預計未來數月CPI將超過3%,屆時加息壓力較大,「實質利率令人行緊張不安」。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充滿信心指出,從全年來看,仍有可能把CPI漲幅控制在3%以內。他表示,食品與居住佔CPI比重93%,食品又是被蔬菜與生果帶動,蔬果供應受不利天氣因素影響而上升,因此CPI的升幅非惡性,而商務部昨晚指,上周(5月3日至9日)的食品價格下跌0.6%。
統計局︰非惡性通脹
通脹可控,國務院智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認為,數據顯示國民經濟正處於平穩發展期,目前基本可排除中央進一步進行宏觀調控的可能。
不過,渣打銀行宏觀經濟分析師嚴瑾認為,本周一銀行剛為年內第三次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繳款,加上近期房地產調控打壓,以及歐債等外部環境影響,預計人行1個月內不會加息。而CPI於6月或超過4%,預計第二及第三季各加息一次。
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預計,5月CPI會超過3%的官方目標。未來數月,人行會繼續以數量工具收緊流動性,年內將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至1.5個百分點,同時控制新增中長期貸款,第二季也會加息控制通脹預期。
內地4月數據表現
-經濟數據-
‧工業增加值 表現:+17.8%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 表現:+26.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表現:+18.5%
‧出口 表現:+30.5%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表現:+2.8%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 表現:+6.8%
-金融數據-
‧人民幣新增貸款 表現:7740億元
‧廣義貨幣供應量(M2) 表現:+21.48%
‧狹義貨幣供應量(M1) 表現:+31.25%
*1至4月數據
註:百份比為按年變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