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通脹預期升溫人民幣措辭轉變 大摩:有意改機制

人行:通脹預期升溫
人民幣措辭轉變 大摩:有意改機制

【本報訊】人民銀行發佈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重申處理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報告強調,一些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逐步顯現,「強化了」通脹預期。人行又特別設立專欄,提出「五招」針對通脹。 記者:尹燕麗

首先要增強公眾對價格穩定的信心;二是管理好流動性和貨幣信貸總量;三是保持農產品價格穩定;四是加強管理,防止地產等資產價格過快上漲,強化一般消費價格上漲預期;五是充份考慮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繼續推進電力、天然氣、水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制度改革。

提出「五招」抗通脹

報告指出,為應對金融危機,世界主要經濟體普遍實施超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元等主要貨幣利率低企,推動國際初級產品價格大幅反彈;國內信貸飆升,推動未來價格上漲預期;加上勞動力價格趨升,房價等資產價格明顯上漲,令價格上行壓力加大。
除通脹預期外,人民幣滙率政策也是市場焦點之一。報告提到,要按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原則,進一步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滙率制度,保持人民幣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升值與否視乎中美關係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人行對於人民幣的措辭出現明顯轉變,王慶堅信今年夏季人民幣滙率,將會退出目前盯住美元的形成機制。
他指出,此前的09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人行的論述為「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完善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王慶認為,這是人行首次明確表達其有意改變目前滙率形成機制。不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早在兩會上已有如此提法,只是由於中美貿易摩擦抬頭、美國對人民幣政策不斷施壓,令人民幣升值遲遲沒有啟動。近期歐洲的債務危機更令中央對「大動作」調整政策極為謹慎。
本報綜合各大行預測,人民幣今年升值仍然可期,但啟動時機視乎中美關係改善及歐洲債務危機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