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月重現貿盈歐危機損外需 人民幣升值料推遲

內地上月重現貿盈
歐危機損外需 人民幣升值料推遲

【本報訊】中美兩國本月舉行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市場原預期人民幣屆時會小幅升值,4月中國出口增速加快、進口放緩,按年分別增30.5%及49.7%。當月貿易重返順差達16.8億美元,亦添人民幣升值壓力,惟歐洲債務危機蔓延、貿易摩擦抬頭,令出口復蘇添不明朗因素,專家紛推遲人民幣升值預測。 記者:尹燕麗

巴克萊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較早時預計,最早在5月底美元兌人民幣滙率的雙邊波動範圍或會擴大。他昨接受本報查詢時指,歐洲市場約佔中國出口總額20%左右,歐洲經濟增速放緩和歐元兌人民幣貶值,或損害中國出口。
歐盟更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首4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1377.7億美元,增34.6%。
因此在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外部需求之下,令短期內改變滙率政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而剛發佈報告稱人民幣本月升值的渣打銀行也推後了預測,經濟分析師李煒認為,歐債危機令未來1至2星期宣佈升值的機會降低,不過他認為債務危機主要集中在歐盟邊緣經濟體,而核心經濟體的經濟復蘇仍然健康,隨着拯救政策逐漸明朗,預計人民幣6或7月始升值。

4月出口增三成進口升49%

海關數據顯示,4月中國出口按年增長30.5%,比3月小幅加快6個百分點,同月進口增長49.7%,增速放緩。由希臘掀起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一發不可收拾,減弱外需,加上中央內部對房地產市場的頻密調控,令上輪拉動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欲振乏力。

陶冬:別誇大歐危機對華影響

不過,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指出,不要誇大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雖然歐洲數國面臨國債問題,但經濟復蘇仍相當順利,金融市場的危機並不會直接影響中國經濟復蘇,除非歐元出現「災難性」貶值。
歐債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或令中央推遲人民幣升值時機,但一旦危機結束,將創造小步緩升機會。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表示,歐盟已下決心挽救歐債防止其擴展,故相信此波危機不會影響全球復蘇。他預計中國出口下半年放緩,全年增速約20%。人民幣在中美關係改善後,或於年中開始升值。
「歐元之父」蒙代爾表示,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經濟體,人民幣應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的「一籃子」貨幣之一,所佔比重應至少達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