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聯網用條碼仍出錯處理45病人樣本 認錯身份

東聯網用條碼仍出錯
處理45病人樣本 認錯身份

【本報訊】公立醫院近年不斷引入新科技,以減少醫療事故。新界東醫院聯網09年發生45宗處理病人樣本時,錯誤辨認病人身份的事故,較05年減少,但仍有17%調亂事故,主要發生在急症室及專科門診。為減少出錯,該聯網去年將二維條碼系統,擴展至北區醫院急症室,處理病人樣本時可作雙重核對。

北區醫院急症室推行

新界東醫院聯網於05、06及07年分別發生266宗、162宗及173宗的錯誤辨認病人樣本個案。
為了減少事故,該聯網於07年已引入二維條碼系統,先後在血液配對、化驗樣本及殮房辨認遺體程序上使用,其後擴展至所有非血液樣本。直至09年9月,所有病房病人的樣本亦用該系統辨認。
該聯網研究發現,09年仍然有45宗錯誤分辨病人樣本事故,較05年減少83%,仍有17%錯誤事故。出錯的部門包括急症室及專科門診,當時仍未推行二維條碼系統。09年12月起北區醫院急症室開始推行二維條碼系統,急症室病人若要抽樣本化驗,需在手腕戴上附有二維條碼的手帶,條碼紀錄了病人姓名等資料。當醫護人員為他們取樣本時,會先用儀器掃描手帶及文件上的條碼,雙重覆核病人身份。
此外,瑪麗醫院研究發現,近年多次發生化療及生物療法的藥物出錯事故。該院07至09年共發生45宗化療及生物療法的藥物事故,個案逐年減少,由07年20宗減至09年9宗,09年的事故,有7宗屬於處方靜脈注射化療藥出錯。該院表示,處理化療及生物療法屬高風險程序,近年已採取如向員工提供培訓等多項措施,減少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