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NEWS直擊中央力遏炒樓 深圳「打擦邊球」

偵查NEWS直擊
中央力遏炒樓 深圳「打擦邊球」

內地嚴打炒賣房地產,新出台的《深十三條》雖未列明限制港人在深圳購買物業的數量,但今次重提外偖管理部門要嚴格執行政策。接近監管機構消息稱,即是要重新執行07年限制港人只能在深圳買一個單位的限制。新政策擬再封殺港人投資物業,本報日前往深圳採訪,看看新政策對港人的影響,赫然發現樓盤銷售員與部份銀行大打「擦邊球」,甚至有銀行大膽表態:「可以一次過買五套房。」
記者:岑梽豪、應毓華

地產商與代理
「跟銀行打招呼 二套房30%首期」

全國打擊炒樓風,北京打壓力度冠全國,深圳出台的《深十三條》較北京溫和得多,記者前赴港人喜愛聚居的皇崗口岸附近採訪,了解真實情況。從口岸走出去,已看見不遠處有多棟住宅物業正在興建,由於鄰近24小時口岸,又有跨境巴士接駁香港市區,迎合不少跨境工作的港人。
採訪期間,記者發現無論樓盤銷售員、代理以至銀行為「溫飽」,不惜冒險向準買家臈路,提示他們到哪些銀行,可取得按揭貸款。

向上級申請有額外折扣

記者選擇了港人熱捧樓盤、屬於國企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旗下皇御苑小區查訪,此樓盤有6成居民是港人,旗下另一快落成的樓盤——深港一號,主要提供中小型單位,正在發售樓花,每平方米均價25000元(人民幣.下同),預計年底前入伙。每呎約2300港元的售價,港人絕對可支付,更重要是從口岸步行10分鐘便到達,十分方便。
當記者踏入售樓處後,即獲樓盤銷售員熱情招呼,與現場冷清的場面,形成強烈對比。正當記者查詢銀行樓按問題,姓張的銷售員向記者表示,港人在內地首次置業,在銀行貸款方面一定無問題,但現時中央收緊政策,想多買一個單位很難獲得貸款。
對於打工仔來說,買樓無樓按不行,此時銷售員教路,不斷游說記者用親屬的名字登記,確保獲得首次貸款優惠,但記者表示只想以一個名字,多買一個單位時,銷售員立即壓低聲量,煞有介事說:「如果跟銀行打聲招呼,可同時進行兩套房首置貸款。」記者問有沒有風險時,他回應道:「風險一定有,不過也可以一試。」
該名銷售員更透露,有銀行可進行「兩套首置」,即是同時買入兩個單位,但都只需各自付三成首期,無視中央規定第二套房要付五成首期的政策。
他續指,政策未收緊前,已有港人用這方法買入多個單位,即使收緊後,他也可為記者聯絡銀行作配合,但他不清楚具體怎樣做得到,離開前再三叮囑記者再來落訂,更表示可向上級申請,提供額外折扣。

代買樓放租一條龍搶客

沿途所見,樓盤附近有不少地產代理,但門堪羅雀,一見有人在店外駐足,多個代理立即主動出擊,可見中央打壓炒樓措施,令買家抱觀望態度;而近日在內地城市高叫「零成交」下,依靠佣金收入的地產代理生意難做。
有中原地產深圳區代理表示,中央開始推出更多重招後,二手樓生意額由2月及3月時的逾千萬元,跌至4月時的僅40多萬元,他們惟有不停致電買家,積極拉生意,更有不少代理提供一條龍服務,由買樓、貸款以至放租全部代辦。

外資銀行
「資料更新需時 買五套都可以」

記者順着樓盤銷售員留下的「線索」,前往多家中外銀行均設分行的信興廣場地王商業中心,嘗試確認「兩套首置」是否存在。
甫入商場,先向工商銀行查詢,但負責同事不在。記者轉往其他銀行,在渣打銀行獲得更多訊息。一名姓周的房貸顧問表示,房貸政策「以前三日一變,現在一天三變,今天的跟後兩天隨時不一樣。」但中央政策轉變,不代表銀行貸款一定收緊,之後他開門見山問「你們想買多少套房子?」記者稱想買一至兩套。他立即回應道︰「那可以呀,只要同時在兩間不同的銀行申請,就可以做到兩套首置。」

系統舊難認房又認貸

既然得到指點,記者前往另一外資行永亨銀行查詢,是否可在兩銀行申請,便可享受「兩套首置」。永亨房貸顧問眉飛色舞地說︰「住房紀錄更新需時三個月,在這段時間內就算同時買五套都行得通。」
他解釋銀行審批貸款的部門,無法查證三個月內買家的購房紀錄。即使被發現,亦未聽說有懲罰,最多只是不貸款,所以一次過買入多個單位,風險不算大。
資料顯示,目前確認貸款有全國聯網系統可查到紀錄,但部份城市住房登記系統未完善,難查有否透過銀行借貸的異地購房紀錄,「認房又認貸」有一定難度又需時,令銀行有機可乘。

中資行自律嚴守政策

外資行主動出擊推銷「兩套首置」,跟中央唱反調;相反中資行堅守政策,相當「聽話」,當記者到位於渣打銀行對面的農業銀行,查詢「兩套首置」時,羅姓房貸顧問面有難色地說:「這個恐怕不成。」
今次走訪也發現,不少中資及外資行的職員對中央政策感到混亂,由於政策陰晴不定,向客戶講解時,要不停向上級查詢最新情況,地方分行也有各自不同的房貸政策。深港一號的樓盤銷售員曾表示,華夏銀行可做兩套首置,當記者致電服務中心查詢時,銀行職員不清楚地方銀行的房貸政策。
當中央表明規限第二及第三套房樓按,滙豐、恒生、渣打、東亞與永亨等外資行,紛表態支持中央政策,今次外資行偏離總行政策,或是下有對策的另一寫照。

港人經驗
內地擁樓舖港商不急售

八十年代已在珠三角設廠產銷機器零部件的港商李先生,鑑於內地有外滙管制,多年來把賺來的人民幣用於買樓、買舖,一來可收租,二來博升值。去年眼見樓價瘋漲,他便開始賣樓,賺它一筆作退休。
近期中央出連環拳打遏過熱的樓市,李先生本以為手頭上未賣的房子會乏人問津,誰知代理叫他毋須大幅割價求售,還繼續安排準買家看樓,有些準買家更是同屋苑的鄰居呢!
李先生忍不住問代理:「他們買第二套房有沒有問題?錢銀上,傾妥的成交價,我是要收足的。」代理回應:「當然沒有問題,他們可以找親戚認頭造按揭,而且現在買樓的人,很多都有錢一筆過付清。」
代理還着李先生毋須急於賣舖,因為政策的矛頭指向住宅,不是商舖,而市場上熱錢多,投資者要收租或博升值,既然買不到樓,便會投向商舖,所以李先生可觀望一會,待價而沽。

逆市售罄
中駿泉州樓盤逆市加價

中央調控樓市,大城市樓市成交急降溫,地產商開始降價銷售,但亦有逆市奇葩。以福建為主要市場的中駿置業(1966),上周六在泉州推出商住項目,雖然售價較周邊的高,仍吸引大量本地與外地市民前來,首推的500伙一天內售罄。

當地需求勁未受累政策

中駿今次推出的中駿.財富中心首期裕景灣高層住宅項目,以均價每平方米7500元(人民幣,下同)出售,高出周圍樓盤均價近2000元,亦能全部售罄。
中駿主席黃朝陽道出原因,部份地方細則中,「異地不能貸款」的規定,成功擊退炒家,確實抑制北京及上海等大城市的樓價;但在二三線城市情況不同,以泉州為例,當地民間經濟發達,購買力強,而且8至9成購房者作自住用,剛性需求大,預料受調控政策影響較小。
售樓計劃達標,難怪黃朝陽如此自信。不過,據記者了解,雖然部份樓盤銷售情況火爆,但是市場觀望情緒仍濃厚。有市民表示,自己從周邊城市駕車來看樓,原意是買第二套房作自住或換屋用途,但當知道要五成首付,且每平方米7500元的價格高於預期,故繼續採取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