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六百五十議席,三大黨都無一取過半,前不巴村後不着店,像一個天平懸橫着。
英國是人權民主真正的「阿爺」─很奇怪,在這個世界,如果閣下有信仰,「阿爺」是有兩個的,其中只一個是上帝,選擇哪一個,在神學上,早就說清楚,隨便你─阿爺怎樣做,英語世界包括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還有丹麥、荷蘭、法國,甚至印度和尼日利亞什麼的,都在密切注視。
因此英國大選的去向,像美國出兵伊拉克的成敗一樣,是世界大事。只有香港許多人,認為香港早已不再是英國屬土了,才會冷漠。但既然這樣,為什麼在「回歸」之後,那麼多中國家長爭相把小孩堆塞給英國的寄宿中學呢?
人家的寄宿中學的校園氣氛,都在談論國會大選,特區香港早已自我驅逐於文明世界,香港特區盯着自己肚臍眼的什麼政制改革,在世界上反倒無人關心,看到這一點,就叫做國際視野了。
民主家鄉的大選,出了問題。一個小小的自由民主黨,黨魁克拉格,因為電視辯論出色,奪下五十七席,擁兩成三的選票,本來三黨中最弱小,卻稱了王。為什麼稱王?因為兩大黨保守黨和工黨,各自組不成政府,都要拉攏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有兩個猛男狂熱追求,克拉格這座小小的斷背山,尾巴翹了起來,提出聯政入閣的條件,不答應,就不上床。
什麼條件?自民黨聲稱,必須改革選舉制度,由當前的簡單多數,改為歐洲式的比例代表。
如果自民黨得計,那麼今天的上議院,自民黨選票兩成三,應得的議席,就是約一百六十個,而不是五十七席了。但是,如果改革制度,英國的國會,以後恐怕每一屆,都成「懸峙」狀態,也就是說,可能每一屆都會是聯合政府了。
克拉格就把國會變成人質,以「民主」之名,把國家的前途當做未來的黨產,威脅兩大政黨。如果兩黨領袖強勢,就應該反過來,只分給你三四個內閣職位,選舉制度,不許碰。聯合政府長不了的,保守黨如果上台,讓出幾個難啃的職位給自民黨,像統管移民、監獄、警隊的內政部,亂七八糟的醫療衞生部,讓他們犯錯,一年半載再大選,就可以把這個討厭精踢走。
有比例代表制,就不會有強勢政府,像香港特區的「行政會議」和立法會,英國人就可以用董曾的特區政府當反面樣辦。前宗主國的智商,如果會低於一個前殖民地,那麼殖民主義,又為何成功呢?全世界的觀眾,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