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母校的感覺是很溫暖的,就如母親節和媽媽飲茶一樣吧,年輕人初成長時總是嫌這些聚會老土,到人生閱歷再多一點,就自自然然的平日也想和長輩們敍敍了。
和身邊的很多朋友一樣,我們想回母校看看的時候,都是已經成家立室的麻甩佬身份。回想起來,剛畢業的那些日子,離開就是離開,也真的沒有衝動要回去,就好像有毛有翼時,也裏想的就是飛得越遠越好,到了有日才明白甚麼叫做鳥倦知還。
自己有日回到母校,記掛的不是那變小了的校舍,而是似熟悉但也有點陌生的老師們,有人說老師的回報是豐厚的,也是漫長的,因為你不知是那一日,那個當年的百厭星會突然路過母校,然後向你熱情的問句好。
東尼卡爾桃李滿門
或許我們可以向球壇參考一下,要好好聚舊的話,就搞個紀念賽吧,最近東尼卡爾就搞了一個,這位在韋斯咸擔任青年隊教練接近40年的低調人物,難得球會為他的付出而決定進行了一場表演賽,結果一聲令下,當年的學徒們都回來了,畢業生名單包括里奧費迪南、卡域克、林柏特、格連莊遜、泰利、迪科爾及祖高爾等等,看見這個名單,也不得不為卡爾先生拍多兩下掌吧,而球會選擇剛過去的周中進行比賽亦是合理之至,因為再遲一點的話,就要到南非才找到這班畢業生了。
本地足球也有這種百年樹人的景象,與流浪的李輝立話當年,發現他招收球員時,總是專收「曳仔」,甚有足球社工的味道,到今時今日的香港隊,有一半曾經踢過流浪吧,會慶幸曾經被Philip鬧過嗎?另一邊廂,伍健的足球學校就以禮待人,他最新提出的「職業足球員培育計劃」,目標是踢到波時讀到書,日後還可搵到食,照顧周到。至於周二出戰亞協盃的南華,羅生就來一招睇戲學做人,磨練決勝心。
這個周日,確實適宜感恩。
文:馬啟仁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