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供基金$5500 博4厘回報棄置業15年儲305萬退休

月供基金$5500 博4厘回報
棄置業15年儲305萬退休

鄭小姐的投資態度保守,每月盈餘只放在銀行收息,公積金亦揀選低風險投資組合。她既想置業,又希望可提早退休,但資金卻有限。理財專家指出,若她希望退而無「憂」,須押後退休的計劃,建議她還是考慮實際情況,放棄置業念頭。
記者:甄嘉儀 攝影:李潤芳

鄭小姐與家人居於自置公屋,希望過獨立生活,打算購入樓價150萬元或以下物業。不過,現時樓市熾熱,擔心手上40萬元資金未能追上飆升的樓價,所以她不介意在較偏遠地區置業。

投資保守難達目標

不過鄭小姐擔心積蓄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我的公積金主要選擇低風險投資組合,去年始意識組合回報偏低,繼而轉投較進取市場。由於距離退休的日子不算長,擔心未能達到退休目標。」由於工作需體力勞動,故她希望可以提早退休。
如果鄭小姐55歲退休後,每月有現值6000元的生活費,以每年平均通脹率3.5%,以及退休後投資回報率為4%計算,屆時鄭小姐需要準備284.4萬元的退休金,才可以應付30年的生活費。

林櫻妮(左)建議延遲5年退休,可儲備充裕退休金。

個案

讀者:鄭小姐
年齡:45歲
家庭狀況:與父母同住
職業:主管
月入:1.7萬元
每月支出:1.15萬元
資產:現金40萬元、公積金現值約48萬元
症狀:缺乏投資經驗
目標:
1)購買150萬元或以下物業
2)55歲退休,每月有現值6000元的生活費

堅持買樓 勢入不敷支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林櫻妮指,鄭小姐財政狀況尚算穩健,每月將收入約三分一儲起,開支與儲蓄分配做得不錯(圖1)。不過資金有限,要同時達到置業及退休目標有難度,建議擱置買樓計劃,專注籌備退休。
「如果鄭小姐堅持置業,假設購買150萬元物業,向銀行承造七成按揭,貸款105萬元,分20年攤還,實際按息2.5厘,月供5564元(表1)。」三成首期需45萬元,但手持現金僅40萬元,即使餘額家人願意協助,現時每月盈餘,亦難以應付月供金額,更清空所有資產。

建議延至60歲退休

一旦按息上升,將加重供款壓力,如按息由2.5厘增至3.5厘,月供將由5564元加至6090元,增加供款526元。
放棄置業計劃後,現有資金可集中為退休準備,分別月供基金及繼續放在銀行收息,假設分別按年回報0.01至4厘計算,當鄭小姐55歲時,有219.5萬元,與退休所需284.4萬元,尚欠64.9萬元。由於退休金不足,林櫻妮建議延遲5年,到60歲才退休,以相同投資額及年回報計,15年後得305.3萬元,足夠退休生活(表2)。

高息貨幣吼澳元

由於鄭小姐缺乏投資經驗,建議從現有40萬元現金,抽取10.2萬元,即約6個月薪金為應急錢,剩餘29.8萬元可作澳元定存。「建議可考慮在每澳元兌7港元以下買入澳元,並作定存以享較佳利息回報。」不過林櫻妮提醒,需留意滙率波動風險。

1年期定存息逾3厘

現時澳元1年期定存息率,一般介乎3厘至4.45厘(表3),撇除滙率變動因素,假設利息年回報3厘,15年後可得46.4萬元。
至於月剩5500元,可將2000元投放到債券基金,餘下3500元選擇天然資源類市場基金(圖2)。林櫻妮解釋,各國對資源均有需求,至於債券基金則可平衡組合風險。若果平均年回報4厘,月供5500元,到退休時,可得135.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