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見馬路分界線上的貓眼石,竟是在德國的鄉間。大概在一九九二年吧,夏日飯後,談得興起,朋友開車到市郊,沿淡水湖散步聊天,意猶未盡,竟繞了兩個圈,用盡夏夜特長的日照時間,湖面遠處都看見星了。回鎮的路上,才知鄉村的馬路是沒街燈的,車子開上馬路,地上閃現一列青光,是貓眼石。
兒時村前的馬路上也有貓眼石,但始終沒看過晶石在路上發光,那時入黑便不出村了,而且馬路上的車稀少,即使見了車,也不見得路上發光。到了德國的鄉間,自己坐在車上看,四周漆黑,路上的晶石才顯出光芒。最先知道貓眼石遇上車頭燈會發光,是夜裡聽商業電台的探案故事,馮展萍飾演的探長,驅車追逐匪徒的時候,便與身邊的助手說:「前面是賊車,賊車的側邊,是一列沒有盡頭的貓眼石,給我們的車照亮了。」這是舊日廣播劇的意境,彷如讀日本的藩國征戰故事,寫到豐臣秀吉沙場追逐的時候,說他偶然會垂顧馬下飛逝而過的草花。
挖馬路的貓眼石,是舊時很多頑童的玩意了。只要有一人挖了晶石取回來,其他人便心有不甘,拿螺絲批到馬路上鑿。只要心不慌亂,下手準,不難取出。當年馬路車少,一人挖石,另一人在旁把風,也不危險。守候在路旁,瞪眼看同伴掏出來的貓眼石,才知道只是一條玻璃圓柱體,比一般玻璃重,不是什麼寶貝。圓柱體外面是磨砂的,在鑿崩的缺口,可察覺裡面原是玻璃。
貓眼石埋入的一頭是平的,露出地面的一頭是圓拱的。平放在手掌上,夜裡幾個兒童鑽入床底,用電筒照,閃出綠光。五六顆握在掌上照,如同捧了一團綠珠,比捉一團螢火蟲回來更光亮了。這是貓眼石最矜貴的一刻。為了與貓眼比較,在夜裡用電筒照貓眼,也發光,碧綠混橙紅的,比晶石美得多。
一九九八年,隨旅行團遊覽泰國,當時泰國經歷金融風暴,物價便宜,領隊帶我們參觀礦石工廠,觀看紅藍寶石的模擬礦場和技師打磨寶石的作坊,走廊的盡頭,是寬敞的銷售陳列室。售貨員如一般泰國商店和貨攤的一樣,不催逼客人,只是靜靜守候,直至客人在櫃位前坐下,才詢問要看何貨。其他團友都湧到紅藍寶石和翡翠玉石的櫃位去了,我在陳列貓眼石的櫃位前觀看良久,之後走到側邊的蛋白石和綠松石櫃位看,再折返看貓眼石。藍、綠、粉紅和棕色的都有,在燈光下瞇出一線暖光,比貓眼更迷人。礦石工廠取價不貴,一大顆貓眼石,幾千元便可以到手,然而始終沒買。心中惦記住的,還是童年盜回來的假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