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與廢墟 - 盧峯

世博與廢墟 - 盧峯

最近看了一本叫《廢墟本2》的奇書。說它是奇書因為整本書說的是一個個廢墟的故事,是一座座被遺棄大樓的故事,是一個個荒廢社區的故事。單單看看那些破窗,那些長滿苔蘚的飯店,那些東歪西倒的枱椅,那些乾涸了的溫泉浴室就讓人感到心痛又心寒。
其中一處「廢墟」是位於愛知縣的三州園飯店,飯店有一家名為「雲端澡堂」的溫泉館,可以讓旅客一邊泡浴,一邊欣賞360°的無敵山景,欣賞片片紅葉。可是,現時飯店已因旅客太少而倒閉,引以為傲的「雲端澡堂」只剩下一個乾涸的圓形浴池;唯有窗外的落日美景不變。一邊看照片,一邊想這樣好的溫泉旅館應該很多人想泡吧,為甚麼竟然經營不下去,成了人跡罕至,只有烏鴉與野狗勾留的廢墟呢?
多看幾個廢墟的故事,才逐漸明白它們大多是八、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的產物,後來便成了泡沫經濟爆破的犧牲品。那可真是個虛幻的年代,錢來得容易,地價、股價天天在漲,增長看來可以無止境的延續下去。建一條跨海大橋,據說可帶來數以萬計的車流量,大家便拚命在附近興建酒店、商場、遊樂公園……等。然而好景不會常在,大橋或基建的效益更是往往被誇大,數以萬計的遊客變成只有數以千計甚至更少,豪華的飯店、商場很快便熬不下去,一個一個變成廢墟。也許是因為日本當年的泡沫太厲害,各地出現的廢墟特別多,促使有雜誌連載廢墟的故事,促使有作者寫下一本又一本關於廢墟的書。
看過書以後,忽然想到上海世博及在中國各地興建的高樓、地標、大橋、鐵路。這些東西都是在充滿憧憬及樂觀情緒下建成的,誰也不知道當中有多少是泡沫與幻想。一旦泡沫爆破,也許會有作者寫中國版的《廢墟本》,讓人看來更心痛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