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馮永堅報道】房屋署為減少拆舊屋邨以達致環保原則,決定以持續維修及保養方法延長公屋壽命。房署將在10年樓齡或以上公屋,每隔5年免費為單位的天花、門、窗框及水喉等檢測及維修;每隔10年就為整幢樓宇檢測外牆、鋼筋及石屎,有壞包換。房署相信透過不停「驗身」計劃,可延長公屋壽命20至30年。全港174條達10年樓齡屋邨約61萬個租戶將受惠。
舊邨料可撐多20至30年
房署在06年初斥資63億元進行為期5年的全方位維修計劃,派員勘察及維修全部約70萬個公屋單位,大受居民歡迎,因此今年進一步強化計劃,推行「5年小檢、10年大檢」計劃,每隔5年檢查10年樓齡或以上公屋單位一次,免費為有問題單位維修;但如有關損毀是由租戶造成,維修費就由租戶負責。此外,房署每10年會檢查及維修樓宇鋼筋及石屎等結構,確保樓宇質素。房署目前每年用在屋邨維修保養開支約25億元,估計實行5年小檢、10年大檢計劃,有關開支也不會大增。
房署消息人士指,清拆舊屋邨涉及居民搬屋、重新安置及適應等問題,對邨民而言有一定影響,「特別係啲上咗年紀嘅邨民,即使可以原區安置,佢哋都好難適應新生活。」定期維修保養除可改善居住環境,最重要是可消除邨民因搬遷及適應新環境的憂慮。
空置停車場或改建商舖
房署半年前委託理工大學測試多條樓齡超過40年屋邨的石屎硬度、鋼筋承托力及外牆等,結果認為樓宇結構堅固,外牆至少可支撐多60年,因此房署相信透過適當的維修保養,可令舊屋邨可撐多20至30年。
鑑於不少屋邨停車場空置率偏高,消息人士指正研究把空置停車場內部份泊車位,改建成商舖出租。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歡迎新措施,但認為仍有改善空間,如居民自行更換的鐵閘及門等,也應列入維修保養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