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田徑,得天下」!田徑是奧運會獎牌數量最多的一個項目。多年來,百米飛人屢創佳績,除他們的生理條件優勝外,分析認為與科學化的跑道設計息息相關。
自有人類賽跑的歷史以來,賽跑選手曾經在石地、泥地、沙地、草地及煤渣地鋪成的跑道進行比賽。筆者回想起讀中學的時代,在舊大球場煤渣地鋪成的跑道上,進行田徑跑步比賽。那條黑泥色的跑道,一旦下雨就變得坑坑窪窪,也沒有彈性,成績當然不及現代的全天候跑道。
早於1961年,英國3M公司首次使用含有聚氨酯成份的材料,鋪設了一條200米長的賽馬塑膠跑道。兩年後,聚氨酯塑膠開始用來鋪設運動場和跑道。於1968年的墨西哥城奧運會上,被國際奧委會正式接納採用,並把它作為國際田徑賽事的指定設施。
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跑手在新跑道上共創造出11項世界紀錄和20項奧運紀錄,他們把這種新跑道,稱為擁有神奇力量的跑道。1993年,在斯圖加特田徑錦標賽上,塑膠聚氨酯跑道再經德國專家改良後,結果再有5項世界紀錄被刷新。
研究證明,百米跑手在聚氨酯跑道上的成績,比舊式煤渣跑道快1秒,而跳遠成績可提高30厘米。目前為止,新改良的塑膠聚氨酯跑道,採用了高彈性納米聚氨酯塑膠材料,它不但具有良好彈性和吸震能力、耐磨、色彩美觀、易於維修管理、不受氣候條件影響,還有良好的抗菌性,可在潮濕環境中抵抗霉菌的滋生。
文:雷雄德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