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股齊鳴:出招前要三思 - 張一鳴

樓股齊鳴:出招前要三思 - 張一鳴

樓價飆升,令不少人難圓置業夢,抱怨聲不絕。不過,對於復建居屋,令「無樓」一族可以上車,政府則一直未有「動心」。較早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在報章撰文,便提到「政府致力為市民安居樂業,有責任令市民『居者有其所』,但『家家有層樓』卻不是現行政策」。
復建居屋,無異於用納稅人的錢,幫某部份市民置業。更甚的是,有限的土地及資源,若將之興建居屋,那麼用作興建公屋的土地及資源自然減少,輪候公屋的人士等候上樓時間不免要增長,那又怎能令市民居有其所。不幸的是,儘管相對於要求復建居屋的人士,這些輪候租住公屋的人更需要社會協助,但他們的聲音可能太小。
政府確定了立場,亦推出包括增加土地供應、樓花銷售更透明等政策,大方向正確。上行下效,政府出招,不同的部門團體相繼響應,像市建局便推出八招,包括不准內部認購,限制買家購買單位數目等。市場隨即有聲音,希望政府要求其他發展商效法,對於這點筆者有保留。

勿粗暴干預市場運作

如果政府聽取部份人的意見,要求私人發展商效法市建局,這是粗暴干預自由市場運作。要知道,發展商買入土地,投入龐大資金,其實已承擔不少投資風險。相信很多人會同意,政府並非市場最精明的參與者,事實上,沒有一個單一參與者在市場上稱得上「最精明」,惟有整個市場才是,既然如此,政府就不應對整個市場多加干預,影響自由市場運作。
市建局推出規管售樓的強化措施,原因是該機構要承擔社會責任,更重要是,市建局只是其中一個市場參與者,對整個市場的影響相對較細,故推出相應措施可以接受。不過,政府一出招,整個市場亦要跟隨,牽連甚廣,影響極大,要三思!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