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一些人批評議員辭職再選是不負責任,是否如此?
A:在民主國家,辭職再選司空見慣。
日劇《CHANGE》大結局中,飾演日本首相的木村拓哉面對嚴重的政治危機,透過電視向全國宣佈辭職,並解散國會,然後再披甲上陣重新參選。他當時拿出日本小學社會科的教科書,向國民指出,這就是「國民主權」的體現:國民才是國家的主人,此舉是將政治交回國民手中,由國民決定國家的未來。
現實中的例子更多,2005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郵政公社民營化法案》被參議院否決,他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並明言目的就是要問選民是否贊成《郵政公社民營化法案》。
在英國,曾有兩次著名的總辭。1986年北愛爾蘭15名議員不滿英國政府與愛爾蘭政府達成協議,承認愛爾蘭在北愛問題上具協商角色,集體辭職,其後14人贏得補選重返議會。1983年英國政府計劃解散大倫敦議會,倫敦市長利文斯通連同三名議員辭去議席抗議,後來四人都藉補選贏回議席。因此,議員辭職再選絕非不負責任,而是一種還政於民的政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