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破不立 推動政改需更大勇氣 - 李平

蘋論:不破不立 推動政改需更大勇氣 - 李平

特首曾蔭權昨日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聲稱,如果政府提出的2012政改方案獲得通過,「一定會增加中央、香港特區政府、立法會和香港市民的互信,百利而無一害」。一個只增加議席、維護功能組別和小圈子特權的方案,一個只顧眼前利益、沒有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的方案,一個只貫徹北京意志、罔顧溫和民主派對話期望的方案,一個欺侮市民智慧、尊嚴的方案,竟然成了百利而無一害的方案,曾蔭權是否太過巧舌如簧?
政改方案的爭拗發展至今,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意圖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了令政改方案獲得通過,京官、港官不惜策動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撕毀承諾、背棄立法會主席不投票的傳統,更軟硬兼施,一邊大肆圍剿5.16五區補選變相公投,另一邊大打民意牌、民主漸進牌,極力分化泛民議員,曾蔭權昨日可謂又獻新猷,打出理想牌,聲稱泛民支持政府方案,既無礙追求遠大目標,也無妨實現崇高理想。
泛民如果接受政府的2012政改方案,真的無礙實現真普選的理想嗎?首先,政府政改方案只是一個偽民主方案。立法會維持功能組別議席的比例和分組計票方式,何來擴大民主?其次,香港議員佔人口比例已遠遠高過台灣、南韓、美國,再增加10個議席,每年須多花費1,800萬元公帑,支持這個議案只是增加市民負擔,並未帶來香港民主的進步。其三,繼07、08雙普選及2012雙普選的願望落空之後,市民一再委屈求全,只要求確認普選的法定時間表、確認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但仍被拒絕,這個方案一旦通過,只會令當局更加漠視民意,令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普選再度陷入膠着狀態,在下次的政改諮詢中再起風波,成為追求真普選的障礙。

民主,既是政治權利的分享程序,也包含尊嚴的體現。樂於在北京指揮棒下起舞的曾蔭權和特區政府,樂於安享鳥籠民主的建制派和親共人士,又怎能明白?為求落實法定的普選時間表和廢除功能組別,終極普選聯盟要求與中央對話,但期望一再落空。京官、港官一再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承諾2017年可以普選特首、2020年可以普選立法會作為擋箭牌,虛與委蛇,在對話之前已強行推出政改方案,這無異於摑了「對話派」一巴掌,也摧毀了互信的基礎。
事至如今,再耽於與中央就2012政改方案進行對話的幻想、再耽於特區政府會尊重泛民主派意見的幻想,只會削弱爭取普選的力量,只會給京官、港官更多分化的機會。相反,否決一個並未擴大民主成份、只是增加公帑支出的政改方案,實不足惜。泛民議員及支持者應該透過5.16五區補選變相公投,應該透過傳媒和互聯網,應該透過網上網外的論壇,告訴京官、港官:一個未有法定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的政改方案,一定會被否決!惟有具備這種不破不立的勇氣,才不會讓尊嚴再被蹂躪、讓民主再被踐踏。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