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數個電郵地址,其中一個印在名片上,作公事用途。常有病人傳電郵給我,除了查詢醫學問題,也有其他事情。
「區醫生,我還沒有看你,不過想問一問,如果我去看你,藥物A每粒賣多少錢?」自稱「小萍」的人在電郵中問。
我回答了。次天,小萍問藥物B賣多少錢,我又答了;她接連追問藥物C、D、E。當她問到藥物F時,我開始擔心,並回覆:「這六種藥是醫治六種不同疾病。你有那麼多病,應盡快看醫生。」
過了半小時,小萍傳來電郵:「其實我沒有病,我只是喜歡格價而已。」
一個焦慮的病人在電郵裏問:「看你之前,我已看過二十個醫生。我會不會是患了一種醫科書沒有記載的疾病?」
我回答:「邏輯上確有這個可能,但我還是認為你該看看專治情緒病的醫生。」可惜忠言逆耳,她沒有再找我。
某夜,一個病人傳來電郵:「區醫生,為甚麼今天你顯得很滄桑?」
我如實寫道:「恒生指數連跌三天,能不滄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