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晚歐美股市急挫及美元大反彈,令港股跌穿250日線是預期之內,昨日恒指急回,市場的反應仍相當冷靜。當指數跌穿250日線,市場第一反應是考慮大市是否由牛轉熊。
平心而論,以250日線來界定牛熊市絕對落伍,尤其是今次情況比較特別,港股跌穿該線,並非因為基本因素出現問題,而是外圍消息主導資金流向,才形成今次的調整。因此,絕不能單憑一條「古老」的線去分割牛熊市。
我個人認為,外圍打緊仗,港股應該仍未見底,而今次調整浪中,250日線的參考價值不高。反之,我會較重視1月份的19400水平的低位,因為以目前外圍的經濟仍在復蘇軌道的大氣候下,按理是不應跌穿該水平,這亦是我叫大家跌下來是要買貨的原因。
內需股防守性高
當然,世事無絕對,股市更亦然,假設最差的情況是希臘及葡萄牙等國爆煲,歐洲強國又各自為政不願出手拯救,最終演變成為歐洲的金融風暴,屆時環球股市會出恐慌性的拋售,恒指1月份的低位亦會淪陷。不過,直至這一刻,我認為歐洲財困演變另一次的金融風暴機會很微。
如果以恒指作為一個入市參考指標,兩萬附近水平已可以分注出擊。若要選板塊,仍建議選擇防守性較高的內需股,當中聯華超市(980)的可塑性更高。大家試想想,姑勿論外圍打仗也好,阿爺調控樓市也好,百姓都要過日常生活,超市的需求仍然存在;至於另一隻建議吸納的股份則是華潤創業(291)。電訊股如中國移動(941)、聯通(762)跌至此水平亦可留意。
資源股方面,假若歐洲財困仍未解決,美元的強勢將會持續,資源股彈極有譜,如果真的要買,我會較傾向選擇國策支持的燃氣股。
今次歐洲財困事件,帶出歐洲過份福利主義的社會,反令經濟難以向前。記得亞洲金融風暴時,亞洲各國都是一條心去救市,韓國人民捐金捐錢最為打動人心,因此亞洲各國很快走出谷底。現在希臘財困,工會仲要「搞三搞四」,希臘最終可否大步檻過,都要看國民如何處理好目前的社會問題。看到此情況,令我更相信亞洲市場才是未來世界資金的聚焦地。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