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剛剛進行選舉,近期常聞坊間談論這對英鎊的影響,包括聯合政府又將如何。資料顯示,對上一次有機會組成聯合政府是1974年以前,當時全球貨幣剛脫離金本位僅3年,歷史太短,難以作準。撇開聯合政府,若只考慮個別政黨與息滙的關係,那又如何?
圖一所見,兩黨執政期間,央行利率沒甚明顯規律──兩黨皆曾加息,也曾減息。滙率方面,圖二所見,在1990年代以前,兩黨執政期間,英鎊均嘗V字形的先大跌後大升;及至近20年,兩黨執政期間,英鎊則曾呈上升旗形,先升後急挫。由此看來,誰來執政對息滙應無大影響。既然兩黨執政對息滙影響不大,兩黨的「加權平均」──即聯合政府,按道理也應無大影響。再講,即使有,早已全數反映,還待今天?
近日坊間也因CDS抽升擔心英鎊前景。英國畢竟不同歐洲,屬一國一幣,政策靈活性高,債務到期總可開機印鈔。印鈔就等於貶值嗎?在下曾指「越印銀紙可以越升值」,美元如是,英鎊一樣。君不見量化寬鬆期間,英鎊反由近1.38升至1.70?印銀紙可解燃眉之急而滙價可以不跌,是英鎊、歐元難以相提並論的底蘊。
歐美諸國當中,英國通脹偏高。別以為經濟差便沒加息條件。一旦通脹失控,保住貨幣是大前提。看來,英國將如美國般,早於歐洲加息。
羅家聰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