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末,筆者路過時代廣場戲院,只見人山人海。主要是因為有兩套觀眾期待已久的電影剛剛上畫,那就是《鐵甲奇俠2》、《葉問2》。最終哪一套電影會是賣座冠軍仍是言之尚早,但不容置疑的是,電影能夠賣座對發行商及電影院都是一個喜訊。
從投資角度來看,電影製作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很多時候,票房成功與否,事先是不容易知道。而電影製作是一個兩極化的行業,通常只得兩個結果:票房出人意表地好,令投資者輕易回本,並且能從中分得非常吸引的紅利;或是劣評如潮,令投資者血本無歸,甚至乎賠上了整盤生意。
內地增長成亮點
由於投資電影一旦開始了便不能中途斷纜,製作前期只能不斷投入資本,所有的回報都是在發行之後才能落實。正因如此,投資電影製作往往要求一個很高的回報,才能抵償所面對的風險。
下游方面,筆者對戲院營運商特別感到興趣。戲院營運商固然需要很多前期資金來添置螢光幕及投射等設備,但往後的營運成本(尤其是租金及播映費)最終都是和票房收入掛鈎的。因此,營運風險亦相對較低。
更重要的是,隨着CEPA的落實,香港公司可以參與在內地的電影播放而從中獲利。這個機遇令人垂涎,尤其是近年國內經濟起飛,巿民開始視電影娛樂為日常活動。以往,賣座的電影是以接近1億元為目標,但近年有不少的電影都創下了4至5億元的票房紀錄,《亞凡達》甚至達13億元。
在香港上巿的幾家電影公司,筆者認為橙天嘉禾(1132)比較吸引。公司歷史最為悠久,況且攻守兼備,在香港、台灣及新加坡的票務提供穩定的收入,而公司在內地業務將會有爆炸性的增長。2月時,橙天嘉禾配股集資逾3億元,隨時可以用於收購其他公司的電影業務,更添增長勁力。
楊延德
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筆者或相關人士持有上述投資工具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