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辣招壓樓價每人限買兩單位

市建局辣招壓樓價
每人限買兩單位

【本報訊】市區重建局昨日推出較政府早前「9招12式」更辣的八招,遏止不斷飆升的樓價及確保發展商以公平公正手法售樓。市建局最快今年中在標書列出八項規管條文,禁止發展商進行內部認購;首批單位只可賣給個人名義買家;以及不准買家在同一樓盤購買多於兩個單位。發展商如有違規,市建局會禁止其競投該局項目最長達12個月。發展商私下對新措施叫苦連天,認為市建局去得太盡。記者:馮永堅、湯家明、林志光

市建局董事會昨通過跟隨政府早前推出的「9招12式」指引,更在旗下樓盤額外提出八項規管措施,以遏止投機活動及提高賣樓透明度。市建局主席張震遠昨日指出,新措施旨在顧及真正用家需要及回應市民置業困難的訴求,希望「以公開公正原則,增加賣樓透明度」。

市建局主席張震遠指,推出八招規管旗下樓盤,是為增加售樓時的透明度及遏止炒風。區民傑攝

嘉里建設與市建局合推的西營盤縉城峰,頂層連天台單位早前以呎價3.1萬元成交創西環區新高。

所有單位禁內部認購

八招中最辣一招是規定任何買家不能在同一樓盤買多於兩個單位,以杜絕大部份單位集中在小部份人士手上。市建局消息人士說,這項規管可減少炒高樓價機會,「之前有內地人嚟掃貨,又有人一次過買尖沙嘴名鑄八個單位,好明顯都係炒。」
市建局亦規定發展商推出首批單位時,只限售予個人名義交易的買家;每個樓盤售予公司名義買家的單位,不可超過單位總數10%。據了解,市建局近年推出的數個樓盤,均有約20%單位買家以公司名義登記;但名鑄就有50%單位買家是以公司名義登記。
其實,市建局明白不少炒家以公司名義購買單位逃稅,因此早前自發規管西營盤縉城峰,公司名義買家只可購兩伙。今次決定以白紙黑字列明在標書中,以提高措施的效果。
為杜絕「益自己人」情況,發展商日後亦不可進行內部認購及預留單位,所有單位只可作公開發售。發展商要得到市建局同意才可出售首批單位,以減少發展商只賣貴價海景及高層單位以托市;市建局屬意首批單位要有高、中、低層單位,讓買家有平價選擇。發展商亦不可出售單位予任何協助銷售推廣該樓盤的物業代理或中介人。

發展商:使乜去到咁盡

張震遠表示,規管措施最快今年中實施,但現時已發展項目,如與新地合作位於大角嘴的形品‧星寓,以及與南豐合作發展、位於皇后大道東的Queen'sCube不會受到規管,「只可以勸佢哋跟隨,相信發展商都會支持。」他指,市建局會詳細審核發展商價單,以確保單位售價貼近市價,「如果市價係8,000蚊呎,發展商開10,000蚊,梗係唔會批准」。他承認有關規管可能會減少發展商參與重建的意欲,出售單位速度也可能較慢,但為了更公平交易認為是值得。
由於市建局推出新八招前未跟發展商討論,消息人士形容發展商得悉新措施後「拍枱拍凳,反應唔好」,更表示政府推出「9招12式」後不久急急加碼,「使乜去到咁盡呀?」個別發展商私下慨嘆,政府連番限制措施「唔係自由市場所為」,「買樓可以係長遠投資,連購入名義都要管,手法獨裁」。事實上,首批單位只限個人名義購買,乃發展商認為最值得商榷。
不過,多家與市建局合作發展項目的發展商均公開表示支持有關措施。嘉華國際副發展總經理尹紫薇認為,「遊戲規則」要清清楚楚,讓發展商有所依循;對發展商而言,一切條件都會反映在競投項目的出價上。南豐發展董事總經理蔡宏興原則上同意市建局建議,惟限制公司名義買家購買單位數目,料對中小型發展商有較大影響。

倡政府統一多項措施

嘉里物業代理市務總經理吳美珊表示,為配合市建局新措施,集團與市建局合作的西營盤縉城峰,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24小時內會公佈有關單位成交資料及上網。至於規限買家買入單位數目,則須與市建局進一步商討。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歡迎新措施,但指「9招12式」及新八招易令市民混淆,建議政府統一所有措施及盡早立法規管。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不認同有關措施太「辣」的說法,反而認為未夠嚴格,應進一步引入禁止「摩貨」規限,防止有人炒賣市建局項目,因為市建局始終是公營機構,禁止炒賣旗下新盤屬合理安排。

市建局8辣招規管旗下樓盤銷售措施

1〉所有單位只作公開發售,不可內部認購及預留單位

2〉首批單位只售予以個人名義交易買家

3〉同一樓盤內,任何買家不可買多於兩個單位

4〉每個樓盤售予公司名義的買家,不可超過樓盤單位總數10%

5〉發展商不可出售單位予任何協助銷售推廣該樓盤的物業代理或中介人

6〉發展商揀首批單位時要獲市建局同意,杜絕只賣靚單位及減少托市情況

7〉發展商董事局成員及高層人士如買單位,簽臨時買賣合約前要向市建局申報;簽署後24小時內須公佈所有成交單位資料

8〉除第一批單位外,所有單位價單須在派發價單的一小時內張貼在售樓處

資料來源:市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