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的陰暗面 - 李德成

智能卡的陰暗面 - 李德成

上海世博開幕了,香港作為共產黨治下的一個城市,自然要捨命陪君子,全力參與世博。我們除了設立香港館外,還參加了最佳城市實踐區的展覽,展示智能卡科技。

智能身份證有利管治

有官員接受訪問時指,香港在使用智能卡方面站在世界前列:每個成年人都有一張智能身份證,也大都有起碼一張八達通。但他們卻不知道,香港身份證有着一段包含中華民族血淚的歷史,而全民皆擁有八達通也是一件令人憂慮的事。
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身份證的,英國第一次有身份證是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那當然是出於戰時的保安需要,戰後就廢除了,直到二○○六年才再推行,但並不是強制申請。法國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傀儡維琪政府發行的。美國則從來沒有推行身份證。香港是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強制推行身份證,這是因為大陸變色,令大量難民擁入香港,香港身份證的推行主要是遏止非法移民。
由以上幾個例子看到,身份證其實是一種管治工具,把身份證智能卡化,實際上只是令政府更容易管治。至於因這樣而令市民方便,如e道等,都只是副作用。從美國到現在還沒有身份證看,很明顯並不是美國政府不願推行,而是人民反對,其中主要是針對政府可能濫用身份證的資料。每當政府要強制在智能身份證上加入新資料,我們都要特別小心。
其實香港最需要智能卡化的不是身份證,而是我們常用的銀行櫃員卡。現在的磁卡系統基本上是沒有任何保安設備,令盜卡者予取予提。最近才發生幾宗在櫃員機偷裝讀卡器以偷取資料的事件。我們連最需要智能卡化的櫃員卡還未辦成,香港怎麼可以自吹自擂的說,香港擁有最先進的智能卡系統呢?

八達通資料庫缺監管

至於八達通,其實已經變成一隻怪獸,相信大部份香港人擁有起碼一張。它的流行正是他的最大危險之處。當一個人使用八達通消費,其實已經將自己的生活模式告訴給八達通。例如甚麼時候在那裏買了東西,甚麼時候乘搭了甚麼車。當然,有很多用者是用不記名的八達通,但是他們大都只用一張八達通,這即是說,如果我能用一些方法知道你的八達通卡號碼,又能進入八達通資料庫,那麼我便能知道你的生活模式了。你我是不能做到,但全能的政府卻易如反掌了。
八達通的壟斷其實已經響起警號,首先是他們在訂定收費方面的絕對優勢,其次就是對這個包含差不多全港市民生活模式的資料庫毫無監管。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打破八達通的壟斷。具體做法,是立法訂定出一個公有的電子現金卡的規格,包括硬件和軟件的,任何人只要符合這個規定,就能夠進行交易,這情形就像信用卡公司的刷卡器,不同信用卡公司都可以用同一個的刷卡器。其次是嚴格監管資料的儲存,例如不准儲存一定日期前的資料,如一個月。
當智能卡越流行,它所帶來的問題也越多,只着重硬件的發展,實在非常危險,是時候研究如何監管它的使用了。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