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園60周年降班收場書記梁:完成任務

愉園60周年降班收場
書記梁:完成任務

今年是愉園創會60周年,但足球隊今季「外判」營運,卻換來首次降落乙組作「賀禮」;相信對一眾球迷來說,絕對是不想見到的結局。前愉園秘書梁子明以已完成在甲組的任務,來總結「快活谷」對本地球壇的貢獻。

因扎根跑馬地而有「快活谷」之稱的愉園在50年創會,這支有濃厚愛國愛黨背景的體育會,於65年首奪甲組聯賽冠軍;之後試過退出足總,68年才由丙組聯賽打起,直到70年重返甲組,一直未嘗降班。

愉園在98至06年先後4奪聯賽冠軍,圖為02/03球季回巢的鄭兆聰(右起)與卓卓及甄馬田合影冠軍相。資料圖片

不少忠心愉園球迷季初仍拉起橫額力撐球隊。資料圖片

當年重土炮育英才

有「書記」之稱的梁子明指出,愉園搞足球並非旨在錦標:「早年愉園堅持重用本地球員,期間提拔不少名將,包括黎新祥、鄭國根、梁能仁、鍾楚維、劉榮業、余國傑及梁帥榮等,對培育球員的貢獻,絕不下於南華。」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本地足球進一步商業化,列強不斷引入高質外援,惟獨愉園堅持重用土炮;「書記」稱,愉園到80年始向現實屈服,有限度聘請外援加強實力,以免減少本地球員的出場機會。到80年代中,多番傳出愉園「放分」給關係密切的東昇,令球迷對這支綠衫軍留下負面印象。
80年代末,甲組實行全華班,愉園在88/89球季重奪聯賽冠軍;前愉園中場鄭國根之子,曾入選哥斯達黎加青年軍、出戰世青盃的前鋒鄭兆聰,93年加盟愉園後用短短半季時間助球隊護級,但隨即轉投東方。
90年代末至千禧年初是愉園復蘇期,在98至06年的8個球季中4奪聯賽,可惜近季資源減少,上季已淪為下游隊伍。愉園今季將球隊「外判」給香港科化,以「青春班」方式營運,班費僅300萬元;在外援與國援同樣不濟下,終告降班收場。

梁子明

梁帥榮:已沒太大感覺

「書記」對愉園降班感可惜,但不能抹煞愉園過去對香港球壇作出的貢獻,今次降班可說是完成「歷史任務」;至於前愉園隊長梁帥榮則說:「相信很多人也不希望見到愉園降班,失望在所難免,只是已沒有太大感覺。」本報訊

愉園大事表

1950年:創會
1959年:首次升班
1965年:奪甲組聯賽冠軍
1967年:退出甲組
1968年:恢復在足總註冊,重新參加丙組
1970年:升上甲組
2010年:首次降班

曾奪錦標
聯賽:6次(64/65、88/89、98/99、00/01、02/03、05/06)
銀牌:6次(69/70、77/78、82/83、8/90、97/98、03/04)
足總盃:2次(99/00、03/04)
聯賽盃:1次(00/01)
總督盃:1次(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