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屋 - 鄧達智

白 屋 - 鄧達智

小思,盧瑋鑾老師是不少朋友心目中的老師。書架上有一列空間她作品的專用區。
商務印書館1991年初版《香港文學散步》文字圖片給我厚厚創作靈感,猶如〈學士台風光〉附照三十年代文化茶話會,許是仲夏,女士短袖寬身優雅長衫,男士卻依然長袖西裝,明顯麻質取淺色,白色真正的風度翩翩。
書中最後一章〈民主禮堂〉附照達德學院,初看儍了眼,那是母校何福堂中西合璧泳池一旁老房子,平常叫「白屋」。上課的老日子從來沒有長輩告訴過我們它的前塵,來自紐西蘭的校長大概也不了了之。
背後有古,細讀小思老師對三十年代屯門青山腳下海灣一角「達德學院」一羣有政治理想的文化人,在蔡廷鍇將軍借出來的別墅興辦的民主大學,收容了幾百個來自不同地區的年輕人,在簡樸的環境下追求知識及自我改造;鄧初民、黃藥眠、千家駒、薩空了、瞿白音……這些名字未免太陌生但他們都背負過歷史的一頁責任。
買了好幾本分贈亦為舊生分散不同世界角落家中成員與書友,一點精神上的連繫。重要?
它可以很不重要。對自己心情而言它卻很貼近。
2007年《香港文學散步》增訂版,小思老師與商務仝人增添了彩色圖片與散步地圖導讀香港文學曾經散佈的角落。
除了小思老師於1990年寫的〈民主禮堂〉,亦有黃藥眠〈論民主運動中的高等教育〉與其中一名師生(他們既教且學)沈思所寫的〈青山腳下的懷念〉,都是一份可細讀回望何福堂及屯門前世今生的記錄,讓我回去校園精神上的沈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