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睇本報理財版一篇報道,一個三口之家,爸爸媽媽同囝囝,爸爸月薪6000蚊,媽媽賺1萬。佢哋好積極為未來打算,但就用錯方法,孤注一擲買保險,月供保費超過家庭收入一半,搞到想賣樓供保費。
理財版專家提供咗兩個建議畀佢,一係將佢哋住緊層樓出租,成家人投靠親戚,一係就同保險公司傾,降保額減保費。敏妮同理財版位記者講,「呢單case你哋自己作o架?作都唔好咁誇吖!」點知記者畀咗啲保單敏妮睇,證明case全部都係堅嘅。
唔敢投資諗住保險最穩陣
咁點解呢對夫婦要買咁多保險?記者話佢哋極端保守,唔敢投資,諗住保險最穩陣,所以除咗壽險、醫療同危疾打孖咁買,全部都要有儲蓄成份,連囝囝嘅教育基金,都係兩份保單。其實唔係理財專家都睇得出佢哋咁做有問題!
首先乜嘢係「投資」,以敏妮嘅解釋,就係透過投資工具,將資金增值。咁佢哋買有儲蓄成份嘅保險,點解唔算投資?如果係投資,佢哋就犯咗一個好重要嘅毛病──將雞蛋放晒喺同一個籃裏面。
家要點解救?敏妮嘅方法就比專家嘅建議偏激,但希望呢對夫婦都考慮吓。既然係投資,就要有蝕錢嘅準備,即使你唔當自己係投資,輸嘅話要考慮止蝕。敏妮睇過佢哋部份保單,有啲的確供咗整整10年,但有份供咗兩年,大概供咗2萬蚊左右,但仲有幾年要供。呢份保單,不妨考慮停供算喇,冇錯,之前嘅保費係付諸流水,但就可以慳番之後嘅供款。再睇吓買落嘅保單裏面仲有冇類似嘅情況,停供多一兩份,應該可以紓緩資金緊絀嘅問題。
真係驚保障不足,轉買份定期壽險,唔好要儲蓄成份,咁會平好多。試諗諗,有乜天災人禍,就話要投靠親戚啫,如果為咗自己儲錢,所以去投靠親戚,好似有啲講唔過去囉!
溫敏妮
http://wanmanli.com/b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