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德國點解唔幫下希臘喎?話晒都係歐盟冧巴溫,呢個時候唔出手,一陣畀法國抽水,以後仲使做歐盟大佬?」
路人乙:「係囉,德國應該出手,咁全世界咪知道德國係歐盟冧巴溫囉!你睇下,全世界都等你去打救希臘危機,唔係睇美國面色,幾威啊!過到呢一關,話唔定,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慢慢由美國移去歐洲;歐元做埋世界貨幣,仲有亞洲嘅人民幣,三強分立,到時就唔到美國佬話晒事。」
幸好,路人甲乙只不過是在巴士下層的兩個乘客。國際關係,也並非他們想像中,盡是面子和話事。歐元區的來龍去脈都搞不清楚,實在很難明白為甚麼希臘不值得去救。
政府錯誤找個理由脫身
歐元的起因,可以有許多種解說,偏偏面子和抗衡美國的經濟主導,卻不是主因。話說,1961年經濟學家蒙代爾提出,一種貨幣適用的區域,可以超越一個國家;而且,當一些國家像鐵索連舟般,將行使的貨幣綑紮起來,或者索性用上共同的貨幣,這些國家對抗外來衝擊的能力也更強。
本來,外來衝擊的意思,是指在系統外的因素出現了變化帶來的影響,是個中性的概念。這些「衝擊」可以是火山爆發帶來的貨運癱瘓,也可以是某國助人置業政策帶來的道德風險。可是,陰謀論多戲劇性,不求甚解的人最喜歡;外來衝擊這四字,總叫人聯想甚麼經濟戰爭,甚麼大鱷來犯。不過,陰謀論大有市場,還有另一個原因:犯下了錯誤的政府,都要找個理由脫身。
過去十多年來,希臘大搞福利,並以財技變相舉債,不但借助歐元鐵索連舟的外殼,更偷偷地繞過歐元成員國必須遵守的公共財政規限。
在這種背景之下,自然不難理解為何德國對救希臘如此有保留。反而是希臘的民粹政客,為了不用削減「洗大咗」的公共開支,將問題都推到人家頭上,說是其他國家要希臘負上歐元的責任。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