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襲濕地難清理

原油襲濕地難清理

生態學家將這次漏油事件,比喻為破壞力最嚴重的五級颶風,因為不但漏出的油量多,而且這些原油的成份較易乳化,難以用化學品、火燒和微生物來清理,濕地率先沾滿油污,更是難以清理。

易乳化蒸發速度慢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環境學教授奧弗頓指出,發生爆炸的油井,是屬於質量較濃的重質原油。他抽取樣本化驗,初步顯示原油含有類似瀝青的物質,黏性強;而且易於乳化,容易與水融合,一旦變成像洗髮乳一樣,就很難清理。因為它蒸發的速度較普通原油慢,而且較難用火燒掉,也不容易被專吃油污的微生物吃掉,「令所有最好的油污清理武器都無用武之地」。
受到油污威脅的美國南部沿岸,有沙灘、石灘和濕地,最麻煩是清理濕地,原因是微生物需氧氣工作,但濕地泥土中氧氣少,又易被油黏着。奧弗頓說:「這次漏油事件,有齊五級颶風的破壞力特徵。」
每年6月是美國颶風來臨的季節,奧弗頓指出「颶風恍如大自然的吸塵機」,有助吹散和冲淡油污,但最重要的是要停止原油繼續漏出。估計這次生態災難,至少要五年時間才能完成清理。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