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署新技術修爛路

路署新技術修爛路

【本報訊】馬路經常補完不久又爛,要封路再修,原來元凶是傳統修路方法不耐用,會再自動爆裂。路政署引入紅外線技術,用熱能修路機修復爛路,令破爛的瀝青復活,不需棄置堆填區,環保且更耐用,修路導致塞車的日子也可大幅減少。
傳統的路面修葺方法,是使用鑽掘機打碎損毀的路面,移除破爛瀝青,再填補新瀝青,然後壓實。但鑽機噪音達90分貝,又掀起大量塵土。而且以新瀝青修復的路面,與接連原有的瀝青路面之間會產生接縫,日久雨水滲入接縫,會加速路面耗損,該段路面的交通越繁忙,路面更快再爆裂損毀,又要再封路修補,於是「越整越多」。
路政署最近成功試驗熱能修路機,是安裝在貨車車架上的一部配有紅外線加熱功能的機械,車尾的紅外線加熱板首先放在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的損壞路面,13至20分鐘便可把約40毫米深損壞的舊瀝青加熱和軟化,工人用鋼耙清除有雜質的軟化瀝青,然後用噴槍混入新瀝青填補,經小型壓路機壓實後路面便修復完成。新方法不用移走原有損毀瀝青,減少製造廢料。

新舊瀝青可熔合

熱能修路機可使施工地點10米外的地方減少噪音約6分貝,而且能熔合新瀝青和原有的路面瀝青,令修復路面全無接縫,更耐用。整個修復工程需要3名工人在約1.5小時內完成,時間與舊方法差不多。
每部熱能修路機需約140萬元,路政署現已在三份保養合約使用新技術。至於較大型的維修工程,如重鋪整段路面,則需沿用傳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