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況波動,潘太擔心個人資產不足以應付退休及退休後的旅遊大計。專家指因她距退休尚有一段時間,可增加投資金額,惟需分散風險,讓資產滾存,取得較高回報。
記者:甄嘉儀 攝影:李潤芳
潘氏夫婦分別負責家庭各項開支,潘太負責家用及女兒生活費,而供樓、供養父母等其他開支則由潘先生安排。「現時存款利息低,身邊同事均表示買樓收租抗通脹較化算,我希望資產增值,惟不打算買樓收租,因家庭成員曾買樓投資有慘痛經歷。」
恐股票投資風險高
潘太早年已為退休作準備,月供股票2000元,每月有5000元盈餘。過往月供股票只選優質藍籌股,「滙控(005)和中移動(941)是行業龍頭股,有投資價值,至於盈富基金(2800)則可追蹤恒指走勢,對於我這些打算長線持有的投資者,是不俗選擇。」現時月供滙控及盈富基金,各1000元,仍手持之前供下來的中移動(表1)。潘氏夫婦喜歡外遊,擔心市況波動及股票投資風險較高,或影響退休後旅遊大計。
假設每年平均通脹3%,而投資年回報率5%,潘太50歲退休時,需有417.7萬元,才足夠退休後30年,每月有現值1萬元生活費,加上30萬元旅遊備用資金,共要447.7萬元。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周榮佳認為,即使潘太有投資及儲蓄習慣,亦有足夠保險,仍需改變現時資金分配,使資產得到充份的運用。「建議先從現有31.2萬元流動資金,抽出其6個月薪金,即13.2萬元作為應急錢。至於剩餘18萬元,由於距離退休尚有14年,可透過一筆過投資使資產增值。」
攻基金博8厘回報
周榮佳稱,「雖然潘太現持股票組合均屬優質藍籌股,可繼續持有,不過建議將現時月供股票的2000元,加上月剩5000元,作為月供基金,以分散風險。」
假設基金年回報8%,一筆過18萬元及月供7000元基金,潘太退休時,可分別有52.87萬及215.62萬元,共268.49萬元(表2)。新增及現有強積金、現有股票及現金,若年回報分別5%、6%及0.01%,可得170.75萬元,加上基金268.49萬元,合共439.24萬元,尚欠8.46萬元。屆時需由女兒津貼,或將每月生活要求降低,由現值每月1萬元減至9800元。
個案
姓名:潘太(36歲)
家庭狀況:已婚、一名10歲女兒
職業:秘書
月入:2.2萬元
每月支出:1.7萬元
月剩:5000元
資產:現金31.2萬元、股票市值約20.63萬元、強積金現值31.5萬元
症狀:未能運用資產增值
目標:50歲退休後每月有現值1萬元生活費及額外30萬元旅遊費
新興市場增長勝美大型股票
對於月供基金,周榮佳建議,將現時月供股票的2000元,轉投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圖2),因新興市場的外滙儲備充裕,具有較高回報潛力,尤其金磚四國。如中國截至本年3月底,外滙儲備有2.4萬億美元,為全球外滙儲備「一哥」。
另外,新增5000元月供基金,分別投資亞太區股票(不包括日本)及亞洲債券基金,各佔一半,平衡風險。周榮佳解釋,因為亞太區仍然為未來經濟增長動力,而且歐美市況仍然波動,故亞洲區較可取。
按晨星(亞洲)資料,亞太區股票(不包括日本)基金類別,過去1年平均回報有59.27%,較美國大型增長型股票回報44.61%高。若比較過去10年回報,前者為正6.19%,而後者則為負2.49%(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