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妹勞動展 香港本色

工廠妹勞動展 香港本色

香港獅子山下文化,該不只是十號風球時用雙手捉着屋頂,亦非頭痛醫頭般辛酸凄慘,理應是在加班通頂後去清水灣游水,不平則鳴與老闆周旋到底,儲了錢便辭職旅行。一班走過香港經濟高峯期的工廠妹,在勞動節時做陳寶珠,用歌聲告訴你,香港拼搏精神,竟要識得做又要記得玩。

記者:梁佩芬
攝影:伍慶泉、王文忠

八十年代 釘鈕賺一萬

假髮、水壺、塑膠、五金、手錶、紗線、製衣……香港曾經是世界工廠,人人靠雙手自立。「那時候,好像要到了十四歲才能打工,但工廠往往有十一二歲,甚至八九歲的,一有人來查,廠長就趕鴨仔,把她們放在後樓梯和洗手間,我當時明明已十六歲,因為生得矮,常誤會唔夠秤!」年近五十的玉儀,回想舊事,笑到見牙唔見眼。「我跟姐姐入行,她做釘鈕,我又做,你知,工資是逐件計,多勞多得,但我又慢又懶,最高峯只賺到五千蚊左右,我姐姐,勁,有一萬元!」八十年代,只要不怕辛苦,日日工作十二三小時,即可脫貧,哪似得今時,沒O.T.錢不在話下,還有人提倡廿蚊一個鐘:「那時,大部份女人都沒學歷,我算有初中畢業,更多是讀完小學便出社會工作,工廠成主要謀生地方,當時我老闆在新蒲崗有整幢工廠大廈,十多層樓,每層至少一百個工友。」現在,這些地方已由藝術團體或中小企分租了。「年輕時,總是多心,見哪間工廠每件付多一兩毫就跟着阿姐一齊跳槽!」其實,她們的生活態度,跟我們沒兩樣,一樣會嫌煩怕悶憎人工低。

■六十年代,陳寶珠是工廠妹典範。

■張雨綺在《跳出去》都是車衣女工。

■昔日香港是世界工廠,水壺女工都很多。

■香港紗廠在荔枝角,一個女工管一部機。

做完通宵去游水

「任何年代,年輕人總愛玩樂,加班做通宵,清晨六時放工,一班人去清水灣游水,玩到中午再開工。」工廠女活潑兼寫意,黑黑實實的小黑,鋼條身形,沒一分贅肉,同樣是七十年代加入新蒲崗工廠行列:「我負責車恤衫尾,差不多是過程中最後一關,若前幾個工序未完成,會好得閒,一加班就通頂!」基本工作九小時,最終都做足十二小時:「一些有兒女的工友,會選擇回家湊仔煮飯,加班是自願的。」加了班,錢多了,是應得的。
九十年代,隨着香港工廠北移,小黑和玉儀要離開工廠。「好早,九十年代頭已沒工開。」小黑從沒想過失業二字:「沒有退休年齡,就算七老八十仍可剪線頭,誰想過不能在工廠過世!」霎時間,沒了工作。「你都好,一早遣散。」玉儀的工廠好衰,慢慢陰乾工友,工作量不多又不炒你:「想你辭職,不用賠償。最後結業,賠了很少錢,我跟三個工友上勞工處投訴,最後勝訴,取回應有的遣散費。」離開工廠,兩人頓感前路茫茫:「經濟轉型,不再是工廠天下,我做過雜工、看更等工作,工資跟做工廠時少了一大半!」小黑參加過政府的再培訓課程,卻不覺得有用,最後自行付錢學電腦,才找到辦公室的雜務工作,反而玉儀邊做工廠邊讀夜校,勉強有中四學歷,即時轉做文員:「又是做衫鈕工作,好似整定!」今天,兩位工廠妹變做工友,齊齊在勞資關係協進會開辦的長沙灣社區二手中心做物流,處理有心人捐贈的物品,讓草根階層以廉價購買生活品。

■小黑(左)與玉儀回想做工廠妹的日子,非常開心。

■有工作坊,有人教導製造小衣服。

■展覽在原本的石硤尾工廠大廈舉行,意境一流。

■女工作親述工作點滴,有空可聽聽。

工廠後面是山林

香港工廠妹成歷史,造就另一邊的工人。阿旋家在東莞:「有個鄉里是香港人,他回來我的家五分鐘路程外的地方開工廠,非常方便,個個去做,整條村富起來。」依她說,十多年前,一個工廠妹月薪最低約三百多元,若一家有三個人打工,即有一千元收入:「嘩,可列入富戶了。」何況,阿旋一雙巧手懂繡花,工資又特別高,1990年月入$1,200:「由人手繡到機繡再到電腦繡,我都玩過。」用玩一字來形容工作,是別有目的:「工廠後面是山村河流,環境優美,有時會偷雞出去玩。」原來,做工廠並非想像中刻板。「我的廠附近沒地方可去,人人埋頭苦幹。」同來自東莞的肖平,20年前開始在一所台灣人開設的電子廠打工:「我做報關,工資只$700。」如今,阿旋和肖平都嫁到香港來:「唉,有得揀,我寧願返大陸做工廠,香港根本沒搵食地方。」阿旋慨嘆其繡花技能無用武之地:「還有居住環境,大陸個廚房比香港間屋大。」「還有生活壓力,來了三年,還常聽到港人鬧你大陸婆……」肖平眼有淚光。

■攜着兒子,新移民齊齊唱《我阿媽(去咗邊)》。(左起:春梅、阿旋、翠燕、肖平)

■玉儀的樣子像小女孩,逢突擊檢查都被人誤會唔夠秤。

■昔日的打工卡,今日是留言卡。

■工作時,小黑也有拍照留念。

■阿旋的繡功。

■新移民婦女正是拖着「白藍」袋來香港。

■女工們製昔日工廠模型,這是阿旋的繡花廠。

■新蒲崗是昔日工廠重地,租金比觀塘更貴。

■林小姐及朱先生的媽媽也曾是工廠妹,看完展覽更佩服當年女工為社會發展作出的努力。

勞動節高歌萬歲

這幾天,不同年代的工廠妹和新移民婦女齊集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搞展覽:「我們做了一些工廠模型,有舊照片,每幢『大廈』旁放了個錄音機,可隨意聽聽我們以往的經歷。」阿旋竟變成一個導覽員。明天勞動節,她們還現場表演唱歌。「用音樂告訴大家工廠妹的生涯,還有草根婦女面對的生活問題。」小黑和玉儀她們唱的《老有所養》,說到「從小在工廠工作養家,賺到啲工資畀晒阿爸,如今生活艱苦經濟轉差,皆因啲薪水太低啦!」彷彿不只是工廠妹的寫照,人人有共鳴:「歌詞是妳一句我一句填上去!」新移民那邊還帶着小兒女齊齊表演:「我們的《一路走過來》,唱出以前家鄉的情況──我的家鄉在廣東,日出日落每天見,放牛採野果煨番薯,還有玩泥沙抓蜻蜓!」看她們練歌,表演方式每分鐘變一次,建議多多,唱唱吓又手舞足蹈,有點似陳寶珠在女工宿舍高歌《工廠妹萬歲》,搞笑,搞笑!

■勞動節「開廠」第二年舉辦,現正尋去年來參觀的朋友,希望你們再來一次。

勞動節「開廠」──在這裏生產勞動故事(二)

日期:即日至5月2日(2pm-7pm)
地點: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L2-16

「開唱勞動故事音樂會」

日期:5月1日(3pm-5pm)
地點: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二樓平台
查詢:272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