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掌會一起玩,朋友之間越打關係越好!」一種以互摑為樂的「巴掌會」近日在廣州十分流行,主持人更在網上發帖,徵集會員互相掌摑。這種活動的發起人稱遊戲目的不是自虐,而是希望透過掌摑產生的疼痛,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重新認識自己。但有民眾受不了這遊戲,大呼虐待。
發起這種遊戲的是廣州人「牛雜」,他設計的掌摑遊戲有十分詳細的規則。每次五人一組,在一叠啤牌中抽一張,抽到點數最大的人,要向點數最小的打巴掌。而在遊戲之中,參加者最少用八成以上的力打人,手上戒指、手錶要除下,免得刮傷別人,最重要的一點是參加者不得帶有情緒,若有人發脾氣,遊戲要即時停止。
啪啪聲不斷於耳
牛雜的第一場活動在上周末舉行,共有九人參加,其中一名參加者Marco稱,剛開始時大家都不敢真的抽打別人,不是輕輕地打,就是刻意留力。但當牛雜抽到最大點數的牌時,他很用力的抽別人耳光,「啪」的一聲很響,參加者目光聚在一起,被打者捂着臉說:「疼啊,很疼!」
這時牛雜大聲的說:「疼痛感是必要的,否則不能達到遊戲的目的。」此話一出,參加者都放鬆心情,用力打人,啪啪聲不斷於耳。Marco說:「很疼但感覺很好,活動結束後大家都有一致感覺!」另一名參加者Sandy則說:「無論別人打我多大力,我依然還是很小力打別人,用力很難,要掙扎很久。」
網民批評是虐待
曾在培訓學校當老師,現在於文化傳播機構工作的牛雜稱,現在很多年輕人從小嬌生慣養,少遇挫折,他說:「扇巴掌就是受到侮辱的表現,以此讓人重新認識自己。」但有網民稱這是侮辱、虐待,牛雜則認為參與者不一定完全認同他的理念,這種互摑遊戲只是一種自我教育的方式。
廣東《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