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亞洲經濟增長速度超過全球其他地區,有望續引領全球復蘇,而中國經濟更會有雙位數的增長。
不過,吸引資本流入,可能導致該地區過熱,形成資產泡沫。
報告同時提到,目前流入亞洲區的熱錢與以往不同,過去熱錢是來自對冲客,目前卻是「貨幣」投資者,即是說炒亞洲區內貨幣升值。
外管局壓縮短期外債
中國外管局昨公佈,適度壓縮2010年境內機構短期外債餘額,以防範短期異常跨境資金流入風險。
公佈指,2010年度(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境內機構短期外債餘額指標總規模適度壓縮至324億美元,在09年指標規模基礎上調減1.5%。
美銀美林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表示,外管局此招主要是為了控制熱錢流入,尤其是在4月份以後,國內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突然加強,在這種情況下,美元資產隨即湧入中國。
IMF重申,人民幣滙率仍被低估,但增加滙率靈活性只是亞洲經濟再平衡系列改革舉措的一部份。
滙豐環球研究常務總監、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預期,人民幣在第二季度有可能跟美元脫鈎,回歸到金融危機前有彈性的管理浮動滙率制度。他預料人民幣不會出現大幅度上落,升幅約3至5%,對大部份企業來說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此外,瑞銀分析師白銳夫預計,人民幣滙率將於未來一年逐步升值5%,達到每美元兌6.5元人民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