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溫家寶在《人民日報》撰文,用親身經歷去高度評價曾被貶謫、含寃而逝的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引來極大迴響。那邊廂,江澤民主政時的政治局委員兼副總理曾培炎,也在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撰文,披露他跟江澤民的淵源,以及兩人相處四年的逸事,大讚江澤民「敏慧好學、不恥下問」,且很有人情味、念舊,大有跟溫家寶分庭抗禮之意。
最近江澤民非常活躍,到上海參觀世博會場館,年初出版《江澤民思想年編(一九八九─二○○八)》,近日又出版另一本新書《日出江花──青年江澤民在上海》,講述他早年在上海工作的情況,其中一篇文章正是曾培炎所寫、四月二十六日《解放日報》刊載。
曾培炎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任機電部副部長、國家發改委主任,並在溫家寶第一任總理時,出任副總理,當時已被指為江澤民安插在溫總身邊的棋子。
曾培炎在文章中說,一九六二年至六六年,他跟江澤民在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工作,深深感受到江澤民平易近日、關心同事的為人。「他平時戴一副深色寬邊眼鏡,風度翩翩,見到大家總是微笑着打招呼,群眾都願意跟他接近」、「他的報告既突出政治,又不會滿篇大道理、講些空洞的口號,而是不時穿插具體事例,十分生動活潑。講到關鍵的地方,他會插一點方言,比如四川話,說得挺像,也經常英文講幾句,有時還引用唐詩宋詞,他小時候讀過,隨口就來,把大家的精神提振一下。同志們聽着感覺很親切,不是那麼枯燥。既接受教育,也是一種享受。」當時公開講英語、說唐詩,不是政治不正確嗎?
曾文又說:「同事們一致公認,他非常善於學習,而且學得很快,稱得上活學活用」、「今天回過頭來看,正是江澤民同志敏慧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和強於記憶、觸類旁通的特長,使他的知識日漸豐富全面,為日後治國理政、把握全局創造了條件。江澤民同志在業務上很強,在人格上也極具魅力。」
總之,青年江澤民已頗具風範,為將來領導黨國打下基礎。
由於現時開始進入中共十八大人事安排敏感時刻,江澤民仍有相當大影響力。如果溫家寶撰文紀念胡耀邦,是想告訴外界,他是胡的思想繼承者,增加自己在十八大的政治資本,則曾培炎此時吹捧江澤民,更是造勢行動吧!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