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等一個人,等他開放自己;如果等待是白費心機,在可見將來,我也不會快樂。
4月尾,當歐洲不少豪門仍在力拼錦標,愛隊阿仙奴已可提早放暑假;5年了,每個季初都滿懷希望,每個季尾都異常失落,徘徊在希望與失望之間,受盡煎熬,說不心痛是騙人的。
尤其前晚看到連褪色豪門拜仁,也能再次打入歐聯決賽,對阿仙奴實在有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來到淘汰賽,已不能說拜仁的跌跌撞撞全靠運氣,16強擯走費倫、8強氣走曼聯、4強踢走里昂,除了球員質素,拜仁靠的是經驗、血性與拼勁,這些都是阿仙奴缺乏的。
雲格在兵工廠十多年,最為人稱道是球會營運取得平衡、美麗足球、重視青訓,以及對年輕球員的點石成金;在我看來,「教授」建立了的形象,卻成為他故步自封的致命傷。
兵工廠無榜樣球員
為了財政平衡,雲格無視陣容薄弱,拒花錢大肆擴軍;至於青訓,相比於拜仁前晚正選陣容中的畢斯杜巴、迪亞高干坦圖、拿姆、舒韋恩史迪加與湯馬士梅拿等「自家製」,兵工廠還有那個青訓產品可擔大任?拜託,別再跟我說法比加斯這種「加工品」了。
沒錯,年輕球員在阿仙奴不乏機會,但經驗匱乏,卻令球隊往往在關鍵時刻崩潰;看壓力沉重的里昂迎戰拜仁時的舉步維艱,再看雲邦美對舒韋恩史迪加的言傳身教,我發覺,兵工廠是沒有榜樣球員的。
美麗足球,在錦標荒面前只落得華而不實;阿仙奴要復興,就要「大執」,前面的一道牆卻是雲格。年逾60的他,還有勇氣、魄力放棄舊日成功模式,改變思維嗎?
先後買入艾沙維、華美倫,召回老將蘇甘保,已是好開始;我明白,衝破枷鎖不易,要時間。此刻腦海響起方大同翻唱的《Nothing'sgonnachangemyloveforyou》,為了所愛,我願意等。
文:列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