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發覺電腦電視所有電器出現問題,生氣或慌亂有什麼用?首先得檢查電掣或電池─免得胡搞好一陣,發覺不過是基本失誤,總掣鬆脫,一按即生猛。
當然受過教訓。某回,爐子撻不着火。怕煤氣外洩爆炸,又恐爐子壞了有後遺症,總之不安全。請煤氣公司派員檢查,正常。請廚具公司維修─師傅又道沒問題。
終於他隨手「啪」一下,只是總掣未開而已。他認為接了order又已上門得收足全數,我不甘心付整筆「修理費」,致電公司找經理講數。自己大意又沒看指引─但打個折扣吧,付「出差費」是應該的。拉鋸一陣,對方收少30%。
付費。伸出一根指頭便完工?我有點肉疼。以後跟人談及烏龍事件,想起一個好玩的問題:「同理,一個頭髮極稀少的『地中海』去理髮,可以要求算便宜點嗎?」
專業人士答案是「不」。
照說「地中海」理髮時間短,三兩下手勢解決,但對理髮師而言,髮稀難剪,必須小心翼翼,又得繃緊神經,怕「買少見少」,反而花更多心力侍候,不收貴已算了,還減價?
這是性質不同之個案。一想,我那30%可是努力爭取回來的「自辯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