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對冲:ETF異動熱錢湧入先兆 - 楊延德

中環對冲:ETF異動熱錢湧入先兆 - 楊延德

筆者周一提及過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作為一種投資的工具。其實,ETF在海外已有多年歷史,最早是在1993年在美國面世,隨後於1999年登陸歐洲。至於香港則是在政府在1999年出售盈富基金(2800)時首次面世。自此以後,ETF日漸受到投資者歡迎,尤其是在歐美等已發展的巿場。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止,全球ETF所管理的金額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比起08年底的大幅增加近50%。

ETF解決兩大危機死穴

金融海嘯對ETF的成長有着莫大的幫助。海嘯凸顯出在金融界裏,其中二個非常致命的風險便是對家風險(CounterpartyRisk)及流動性風險(LiquidityRisk)。雷曼的爆破證實了就算投資決定是正確,但如果資產託管人或對家破產,那麼投資者的資產亦會受到拖連影響。而流動性風險則主要出現於細價股或場外交易的買賣。
ETF的好處便是它能有效地解決以上2個風險。首先,ETF是在交易所上掛牌的,所以即使投資者交易的對家出現問題,中央結算所便會作為最後的交收者而解決這個問題。其次,在歐美等成熟巿場,有時候ETF的交易金額可以是非常驚人的。例如,在美國紐約交易所掛牌的FXI(追蹤富時新華中國25指數),近年的平均每日交易股數高達2300萬股,每日成交金額則有大約70至80億港元,可謂非常驚人!
此外,由於往往會有很多巿場參與者買賣ETF,所以也不會出現類似OTC交易般,被迫向同一個莊家以不利的價錢來進行「拆倉」。
由於有部份海外投資者受制於只能買賣在美國掛牌的股票,因此他們往往會透過當地掛牌的港股或中國ETF來參與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如果這些ETF如FXI或EWH(追蹤MSCI香港指數)在大成交下大幅上揚,那可能意味着海外資金重新看好本地市場,更多資金將會大舉投入香港。

楊延德 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