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SixFeetUnder - 利世民

利字當頭:SixFeetUnder - 利世民

昨天從網上新聞見到,全盛時有近400人的殯葬業,已有逾半從業員失業或轉行。留在行內的也將開工不足,原因是香港的骨灰龕供不應求。較早時政府食環署也曾表示,成立了跨部門工作小組,針對骨灰龕的問題。
世民一直對骨灰龕供應不足的現象感到困惑。骨灰龕不像大型屋苑,開闢新發展項目,需時應比樓盤短。再者,骨灰龕選址比較偏遠,相信孝子賢孫應不會太介意。所以,雖然有地區政治考慮,但有心要做也不是沒可能。換言之,有需求而供應不足,如此明顯的生意又怎會沒人做?

骨灰龕供不應求

合理的推測,就是制度上有權開發骨灰龕的非官方特權機構,如華人永遠墳場協會,在沒有明顯競爭的環境下,以經濟學上的壟斷定價操作。進行壟斷定價操作,條件是控制供應,提高價錢。另一方面,私營骨灰龕的供應,也因法規限制,成為變相的壟斷,受同樣的誘因影響,以限制供應提高價錢。當然,這只不過是世民一介書生的推測,若有更多資訊,煩請賜教。畢竟,身後事不是茶餘飯後的話題,有份量的資訊得來不易。
僅從手上零碎的資訊,世民想到了一個可能只有香港才行得通的政策設計。現時全世界的器官捐贈比率嚴重偏低,不怕犯諱的經濟學家,建議用市場機制解決供應不足,但避不開道德的問題。可是,如果對器官捐贈者的回報不是帶不進棺材的鈔票,而是一個骨灰龕位置,或者對提高器官捐贈比率有所幫助。再者,可以將器官捐贈的死者,相信有不少是意外身亡,在世的親屬可能沒有預先準備,這機制實在是予人方便。執行上,可以透過一個慈善組織去辦吧。
多了這樣一個GameChanging的機構,或許整個市場的結構也會不一樣呢。

利世民
http://www.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