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天性,就是甚麼都可以拿來比過你死我活。
市場學中,定位的操作,就是看準了人的這個心理盲點。企業希望在消費者心目中,找個第一名的位置作定位;佔領了這個高地,競爭對手無論實力多強,都要準備打場仰攻硬仗;又或者,像孫子兵法中的最高境界,不用打,就叫對手通通放棄攻打同一個定位,轉向其他藍海,實行盡在不言中的瓜分市場運作。
很可惜,好的公司,始終是鳳毛麟角。久而久之,市場上便氾濫一堆自稱的甚麼第一,甚麼之最。那些真真假假,有意無意的定位,又是劣幣驅逐良幣,定位又變成了無無謂謂的指定動作。
世上的企業又何只千千萬萬,好的公司已經這麼難找。區區幾百個城市去玩這個定位遊戲,結果又會怎樣呢?
競爭力第一有何意義
昨天,社科院轄下的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了《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香港的競爭力,排第一。很好。不過,競爭力排第一的意義,又是甚麼呢?
報告還大包圍了人才、企業、主要產業、公共部門、生活環境、商務環境和創新環境等八項競爭力分目排名。似乎所有報道,重點都放在香港遲早被上海、北京、深圳追過。報告說,上海在創新環境最有競爭力,而北京的生活環境競爭力最好。
嗯。明白了。香港要重新定位嗎?可以。不過,在「第一」和「最」都氾濫的世界,定位的遊戲規則變了。除非令對手很難在同一個層面挑戰這個定位,否則,不如不去玩這個遊戲。
香港可以嗎?當然可以。至少,當Google要在中國土壤找個自由的地方落腳,那個是香港。人民幣要離岸運作,也只有香港。
香港的定位,不用說得白,不用爭第一。到了一天,香港不用這個定位,我想,我們都是很自豪的中國人。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